正文 第54章 有條件 好商量 (2)(1 / 3)

沒有誰會想到田豐會走到這般田地,田豐自己知道,他堅持了某些東西。

在這個世界上,堅持一些東西注定是要付出代價的,除非不再堅持,選擇左右逢源。

沮授預見了田豐的命運。隻是這樣的預見是一種悲傷的預見:沮授也不打算選擇左右逢源。他散盡家財,與袁紹踏上出征的不歸路。

沮授有一個感覺,此次出征,袁紹如果勝利,其實也是他和田豐的勝利,因為這樣的勝利勢必雄辯地證明,袁紹的智商高出常人許多倍。袁紹會在自己高智商的自我陶醉中,大度地寬赦那些目光短淺的人們,如沮授、田豐人等;但是一旦失敗,事實上也是這些人的失敗,因為袁紹會惱羞成怒。作為惱羞成怒的一個副產品,就是沮授、田豐人等的人頭落地。

戰爭開始了。

袁紹派大將顏良做先鋒,進攻白馬。沮授勸他說,顏良這個人性急,雖然驍勇,卻是不可獨任。袁紹白他一眼,道:吾之上將,怎麼是你這樣的人可以預料的?

沮授被擊倒。

不過,客觀地說,顏良還真不是吃素的。在平川曠野之地,顏良將精兵十萬排成陣勢。

曹操駭然。

更要命的是顏良不僅排兵布陣很有一套,殺起人來也是手起刀落。

兩個人身首異處了,原呂布部下猛將宋憲和魏續。

他們不僅死的姿勢很難看,而且死的速度非常快。和顏良戰不了三個回合就死了。

似乎死得毫無價值。

但是對關羽來說,他們的死還是有價值的。因為襯托了他的蓋世武功。

在宋憲和魏續死後不久,顏良死在了關羽的青龍刀下,甚至用不了一個回合。關羽手起刀落,就像切西瓜一樣,將一場戰爭戛然而止了。

曹操看得心情複雜。

原本,他是不給關羽立功機會的。可宋憲和魏續前赴後繼地死去讓關羽浮出了水麵。當然,程昱對他說的一番話也起了關鍵性的作用。程昱說,劉備現在若在,肯定投袁紹去了。假使我們讓關羽破袁紹之兵,袁紹必定懷疑劉備而殺了他。劉備既死,關羽又能到哪裏去呢?隻能留在丞相身邊了。

曹操被說服了。這聽上去是一個絲絲入扣的邏輯關係,每一根邏輯鏈條都有利於曹操,曹操決定放手一搏。

很多時候,曹操的人生都在放手一搏中有所得。這一次似乎也不例外。

不但勁敵顏良死了,袁紹也生氣了。生劉備的氣。

袁紹這才恍然大悟,覺得劉備當時大義凜然所說的“曹操欺君之賊,明公若不討之,恐失大義於天下”原來是那樣的居心叵測。

一切都是為了和關羽裏應外合,幹掉他的愛將顏良。

袁紹決定,血債血還,讓劉備一命償一命。

不再見不走

最關鍵的時刻,劉備救了自己的性命。

不是靠武器,而是靠舌頭。

在劉備看來,比武器更鋒利的東西其實是舌頭。多少人在舌頭下送了性命,又有多少人在舌頭下起死回生?

劉備願意做後者。

他流著淚對袁紹說,我和關羽自徐州失散,至今生死不知,怎麼可能內外勾結起來對付袁公你呢?再說天下同貌之人不少,難道赤麵長須之人都是關羽?這……這也太離譜了吧?

袁紹這麼一聽,也覺得自己證據不足,隻得暫且存疑,派了大將文醜渡黃河,繼續挑戰曹軍。

但是文醜很快也死了,死在關羽刀下。

這一回袁紹之所以確認是關羽,是因為他和劉備都清晰地看見,殺文醜的那個人身後有一杆旗,旗上寫著“漢壽亭侯關雲長”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