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方陣(1 / 1)

魏武卒,是戰國名將吳起創建的號稱天下單兵戰鬥力第一的精銳。

凡能身著全副甲胄,執十二石之弩(十二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約今三十公斤),背負五十支箭,荷戈帶劍,攜三日口糧,在半日內跑完百裏者,即可入選為“武卒”。

吳起率領魏武卒征戰南征北戰,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三十年來,吳起率領魏武卒攻下函穀關,大大小小曆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裏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根據"吳子·勵士"裏的記載,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創造了五萬人,兼(加)車百乘,騎三千匹,而破秦五十萬眾的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所以魏武卒最鼎盛的時候應該是滿員大概五萬人左右。魏武卒是當世的步戰士兵最為精銳和彪捍的。

公元前五四一年,晉國的大夫魏舒在一次與狄軍的遭遇中,由於戰場地形險隘,戰車無法展開,便“毀車以為行”,把甲士和步卒混編在一起,組成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獨立的步兵方陣——魏武卒方陣。

魏武卒方陣的總體由五個互相掩護的大方陣組成,《左傳》稱為“五陣”,但其中最前邊的一個方陣(前拒)是為了誘敵而設,所以它的本體實際隻是四個方陣,按前、後、左、右配置,中間是空的。這大體就是當時戰車部隊的行軍隊形,可能在厄道裏無法展開,就在原地改成步兵隊形了。這種“五陣”可以在狹窄地形上直接由行軍隊形展開為作戰隊形,減少了冗長的布陣時間,自然是很優越的。我國的第一個步兵戰鬥隊形帶有濃厚的車戰色彩,正因為如此,才受到長於車戰的翟(狄)人的嘲笑。《左傳》總結此次戰鬥勝利的原因是“崇卒也”。所以,魏武卒方陣的出現是春秋軍事史上的大事,是我國車戰向步戰轉變的劃時代的標幟。

魏武卒方陣,就是用魏武卒組成的方陣,威力很大。

“魏武卒”是吳起訓練的精銳步兵。吳起當年訓練魏武卒,“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裏。中試則複其戶,利其田宅。”士兵手執一支長戈、身上背著五十支長箭與一張鐵胎硬弓(12石)、同時攜帶三天軍糧,總重約五十餘斤,連續急行軍一百裏還能立即投入激戰的士兵,才可以成為武卒並享受優厚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