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國際上的海洋保護組織(1 / 2)

綠色和平組織

綠色和平組織是一個聯合會性質的國際組織,它所從事的活動代表著主張裁軍、建立無核區無核海域、保護海洋動物資源等勢力的利益。綠色和平組織從事的活動範圍很廣,其中包括:反對破壞海洋動物資源的商業性活動;反對損害南極環境的行為;反對在近海開采石油以免對近海造成汙染;反對傾倒有毒廢料;反對汙染空氣,防止酸雨生成;反對向地下道排放有毒化學廢料;反對歐洲建立核電站;反對美國製造核武器;反對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處理核廢料。綠色和平組織的工作原則是:非暴力行動、脫離黨派之爭、堅持國際主義。綠色和平組織

綠色和平組織的活動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到1992年,綠色和平組織的成員及其支持者至少有250萬之多,他們遍及世界各地。該組織的預算在1980年是100萬美元,到1992年已增至2750萬美元,預算資金全部來自捐款。

截至1992年,綠色和平組織在20個國家設有32個主要辦事處,在南極還設有基地,擁有9艘船,雇用了400名全日製工作人員和數百名業餘工作人員,此外還有一支數以千計的龐大的支援者隊伍。該組織的工作人員報酬不高,實行低工資政策的目的,是吸引那些致力於環境保護的人參加,而不是靠金錢誘惑人們參加其活動。

為了保護海洋環境,全世界沿海國家都成立了一些地區性的海洋環保組織。其不懈的努力必將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使人類可以從容地麵對未來,迎接可持續發展的新世紀。

國際海事組織

國際海事組織國際海事組織是聯合國負責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汙染的一個專門機構,總部設在倫敦。該組織最早成立於1959年1月6日,原名“政府間海事協商組織”,1982年5月改為現名,現有167個正式成員。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為該組織聯係成員。

該組織宗旨為促進各國間的航運技術合作,鼓勵各國在促進海上安全、提高船舶航行效率、防止和控製船舶對海洋汙染方麵采取統一的標準,處理有關的法律問題。

國際海事組織理事會共有40名成員,分為A、B、C三類。其中10個A類理事為在提供國際航運服務方麵有最大利害關係的國家,10個B類理事為在國際海上貿易方麵有最大利害關係的國家,20個C類理事為在海上運輸或航行方麵有特殊利害關係並能代表世界主要地區的國家。理事會是該組織的重要決策機構。該組織每兩年舉行一次大會,改選理事會和主席。當選主席和理事國任期2年。2005年11月22日,中國駐英國大使查培新在倫敦舉行的國際海事組織第24屆大會上當選國際海事組織大會主席。

中國於1973年恢複在國際海事組織中的成員國地位,曾在該組織第9~15屆大會上當選為B類理事,並自1989年第16屆大會起連續當選為A類理事。2007年11月,中國再次當選國際海事組織理事會A類理事。這是中國連續第10次當選A類理事。

海洋守護者協會

海洋守護者協會標誌海洋守護者協會是美國的一個非營利的、注冊免稅的組織,且是荷蘭的一個已注冊的基金會。它駐紮在美國華盛頓州的星期五港和用於其南半球行動的澳大利亞墨爾本。協會成員們在聯合國《世界自然憲章(1982年)》和其他保護海洋物種與環境的法律法規的指導下開展運動。它掌握著一支3艘船的船隊,並稱之為“尼普頓的艦隊”:考察船“法利·莫沃特”、內燃機船“史蒂夫·歐文”和考察船“海牛”,以及若幹小一些的船艇。

綠色和平的早期成員保羅·沃森與該組織關於對鯨魚遭殺害的“見證”態度起了一次爭執以後,於1977年建立了協會。與(堅持避免破壞或物理妨礙海上捕鯨船隻的方針的)綠色和平截然不同的是,海洋守護者參與包括毀壞和用其他方式物理妨礙捕鯨船作業在內的“直接行動”。

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

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是南極條約體係的一部分,成立於1980年,總部位於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委員會的目標是保護南極周邊海域的環境和生態係統完整性,並保存南極海洋生物資源。

成員國有阿根廷、澳大利亞、比利時、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智利、歐盟、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印度、意大利、日本、韓國、納米比亞、荷蘭、新西蘭、挪威、秘魯、波蘭、俄羅斯、南非、西班牙、瑞典、烏克蘭、英國、美國、烏拉圭和瓦努阿圖。

國際海洋科學組織

國際海洋科學組織是在海洋科學方麵開展合作活動的兩國或多國組織的總稱。

1902年成立的國際海洋考察理事會(ICES)是第一個國際海洋科學組織,其他組織絕大多數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些組織是政府間組織,受兩國或多國政府間簽訂的有關海洋條約或協定的約束;有些是民間組織,通常由共同關心海洋某一專題的組織或個人組成。全麵關心海洋科學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下屬的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為代表,民間國際團體以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ICSU)下屬的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為代表。這兩個委員會參與許多重要的世界性海洋科學活動。其他政府間或民間組織的科學活動範圍都比較小,多限於某一地理區域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