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保護海洋環境的具體措施(2)(3 / 3)

4.強化海域使用管理。

規範和保護海岸帶資源的開發利用,推動海岸帶綜合管理。以海洋功能區化為基礎,以海洋開發規劃為指導,通過海域使用管理,加強對海岸帶的綜合管理,建立和完善海岸帶資源開發許可製度,嚴格審批程序。按照海域的自然功能屬性和合理規劃,進行海岸帶資源開發利用的使用論證和影響評估。對生態環境脆弱的海域進行海岸帶開發時,要特別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對可再生資源,必須要在其能夠實現再生良性循環的基礎上開發利用;對不可再生的資源開發,必須從嚴管理,嚴格控製。最終實現海洋和海岸帶資源開發和海洋環境保護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

5.優化海洋產業結構布局,合理發展海洋產業。

我國的海洋產業布局由於缺乏生態經濟學的理論指導,不能反映客觀自然生態規律的要求,製約著我國海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隨著海岸帶和鄰近海域的開發利用程度愈來愈高,海洋產業在分配使用岸線、灘塗和淺海方麵的矛盾日益尖銳。要解決這一矛盾,必須從海域使用管理的角度考慮,建立國家統一的海洋開發利用管理機構,以協調各個產業部門和地區的開發利用活動;製定有力的海岸帶資源管理和生態經濟政策,把我國海洋產業的布局放在統一生態經濟協調的可持續發展基礎上,使其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

6.深入開展法製宣傳工作,增強全民依法用海意識。

增強全民的海洋國土觀念,提高依法用海意識,是廣泛深入地實施海域使用管理的必要條件。維護國家海域所有權,減少國有資產流失,規範海域開發利用秩序,首先要強化宣傳,通過廣播、報刊、展覽、論壇等形式,加大對海域使用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在沿海地區做到家喻戶曉,使社會各界充分認識到做好海域使用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形成依法用海的良好習慣,將保護海洋變成人們的自覺行動,為海域使用管理製度的貫徹執行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其次是提高各級政府決策者對海域使用管理重要性的認識,確保海域使用管理製度的有力貫徹實施。

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又稱“聖嬰”現象,在西班牙語中厄爾尼諾意為“聖嬰”,因為這種氣候現象通常在聖誕節前後開始發生。

對厄爾尼諾現象形成的原因,科學界有多種觀點,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狀況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北信風,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南信風。信風帶動海水自東向西流動,分別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從赤道東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層上升湧流補充,從而使這一地區下層冷水上翻,水溫低於四周,形成東西部海溫差。但是,一旦東南信風減弱,就會造成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翻減少或停止,海水溫度就升高,形成大範圍的海水溫度異常增暖。而突然增強的這股暖流沿著厄瓜多爾海岸南侵,使海水溫度劇升,冷水魚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鳥因找不到食物而紛紛離去,漁場頓時失去生機,使沿岸國家遭到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