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後有幾十萬學子負笈遠行,他們肩負著振興中華的民族重托,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在海外的名師高校中鑿壁映雪、寒窗苦讀,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改革開放的成果,鼓舞著千千萬萬的海外學子;國家和民族的重托,呼喚著遠在他鄉的炎黃子孫。一批又一批的中華之子從北美、從歐洲、從日本、從世界的各個角落,滿懷著報國之心、創業之誌和反哺之情,踏上了中關村這塊魂牽夢係的熱土。在這裏政府提供了優惠的政策,市場提供了難得的商機。海歸們遇到了自己的合作夥伴,找到了自己的創業和科研舞台,成就了一番人生大業。歸國創業的留學生們抓住了有利的市場機會、政策機會,快速成長、乘勢起飛,成為中關村的創業傳奇人物。
中關村科技園區為留學人員的回國創業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中關村管委會在海外設立了5個聯絡處,分別與美西矽穀、美東華盛頓、加拿大多倫多、日本東京和英國倫敦建立了密切的聯係,為留學生的回國創業提供宣傳、谘詢和服務。而設在管委會的留學人員創業服務總部,則把相關政府機構有機地聯絡起來,使得歸國人員賓至如歸,感受到家庭般的熱情與溫暖。政府的高效全方位服務配之以園區12個專業留學人員創業園,使留學生們在工商注冊、法律谘詢、財務托管、項目融資和市場開拓方麵獲得了優質的社會化專業服務,減輕了專家辦企業的事務性煩惱,降低了創業成本。而政府的留學人員創業扶持資金又在無償資助、房租補貼、貸款擔保等方麵為他們加油充電。
家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過去4年裏,中關村管委會先後接待了24000多位海歸的谘詢和來訪,其中,5500多位碩士和博士選擇了留在中關村創業,並組建了2300多家高科技企業。他們像啟明星辰一樣引領著中國的軟件和網絡技術領域,他們屢摘國際招標的景觀設計桂冠,他們提供了全麵的電子政務解決方案,他們讓中國農民用上了最高產的良種,他們填補了中國高溫超導產業化的空白,他們也躋身於世界標準委員會為中國投票。
大批海歸企業的搶灘中關村,從數量上進而在質量上重新構築了園區的核心競爭力,使技術創新不斷地趨於高端化。吸引留學生回國創業,意義絕不等同於普通的招商引資。由於留學人員在專業技術、誠信守法、國際化程度和市場化理念諸方麵極其優秀,大批海歸企業的回歸就等於為中關村投入了一把市場經濟的國際催化劑,迅速引發了中關村的外語、管理、融資和國際合作從量變到質變過程,而通過參與國際競爭更找到了與世界經濟同步發展的道路。
如今的海歸們在中關村可以操持著他們家鄉的各省方言去生活,也熟練地運用著他們在海外習慣的各國語言去工作。他們更秉承著中關村長期以來“鼓勵創業、容忍失敗”的理念,從事著與矽穀、築波、新竹和班加羅爾同步的研發項目。這支高學曆高素質的跨洋研發大軍,已經成為中關村市場化國際化的重要載體,並形成了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和海歸企業三足鼎立的局麵。在迎來共和國55周年生日的時刻,1200多位海歸博士和碩士們歡聚一堂,與北京市的領導們高歌一曲《歌唱祖國》,那彭湃的心潮,那激昂的情緒,正生動地演繹著海外學子在中關村創業的時代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