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反對裹腳行動(二)(2)(1 / 3)

假如整個中國都跟福建似的,得壞死多少雙腳啊?更何況,每十個中國姑娘,就會有一個死於傷寒、濕疹或者別的什麼病。漢口有一所700多名學生的學校,由一位在這裏生活了30年的意大利修女做主管。臨死之前,她對我說,她覺得中國女子的死亡數字是不準確的,光是她所在的地區的實際數字,就遠遠高於官方統計的人數。漢口這個學校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裏有魅力十足的建築、盛開的鮮花,還有時髦的歐洲校服。盡管這所學校是英國教會開辦的,可是並沒有對中國原有的建築進行改造,也沒有建造英國特色的娛樂場所、房舍與教堂,而是直接把中國房子當了教室。

中華民族的確很偉大,我們在美學上就受到其很大影響。中國的建築往往很注意細節,就算是最不起眼的小房子,他們也會加上裝飾圖案,使它擁有自己的魅力。一開始我不喜歡英國教會管理的這個學校,因為它太難看;可是到了福州,看到美國人的學校,我才知道居然還有更難看的。比較起來,還是漢口的學校讓人心裏舒服些,幹淨,有秩序。此時,我想起寧波的一所婦女醫院,是英國教會建造的,風格簡約,很像中國大部分的建築,看起來讓人感覺很舒服。對於中國病人來說,英國建築風格的醫院,怎麼也比不上中國建築風格的醫院舒適吧?

福州是中國公認的最美的港口,這座城市風光旖旎,既可以泛舟江心,又可以登山遠眺。不過,因為下雨的緣故,我並沒有欣賞到它所有的美。作為教育中心,福州影響力非常大。教師們對教育都很有熱情,盡管思維、風格迥異,但全都很有專業素養。對英國和美國來說,他們無法想象這些教師在做什麼,更無法體會他們的事業有多偉大。在傳教士的教育下,姑娘和小夥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學業中,根本沒時間與我們交談。如今的中國大地傷痕累累,腐敗的清朝政府正被歐洲各國爭相劫掠。假如中國還存在希望的話,那就是這些勤懇的青年了。

福州總督年紀很大了。當時,他正因為歐洲各國海軍的種種要求而忙得一塌糊塗,所以,盡管我到了福州也沒能見到他。道台倒是邀請我們去了外務衙門,它就設在一座很華麗的中國建築裏。道台和鹽政司、財政司、知府等共八位高級官員,一起接待了我們,我們享用了他們準備的歐式宴會和精致的點心。由於華北剛剛發生戊戌政變,六君子蒙難,所以這些人都比較沉默,不過都表示支持反對裹腳的運動。六君子的事情,他們應該了解得很清楚,其內幕是我們這些外國人不得而知的。

忽然,道台看著我說:“你很像觀音菩薩!以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隻有一個觀音菩薩,現在你也是,所以有兩個了!”這對我來說,實在是最高的評價。可是,當我問到他小女兒的裹腳問題時,他開始吞吞吐吐,眼角還不自然地跳了一下,說:“哦,沒,沒裹。”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立刻轉向另一個官員。那個官員的臉一下子紅了,他說自己的女兒們都裹腳了。坐在我對麵的財政司聽了,嚴肅地說:“我們家的女性從不裹腳,200年來一直如此。”原來,他雖然是漢族人,但是已經入旗,跟滿族人一起居住。所以,他們家裏的女性與滿族婦女一樣,從不裹腳。道台聽了這話,趕緊跟年輕的領事先生說,他剛才沒敢說,實際上他女兒才三歲,不到裹腳的年齡。我真心期望那個小姑娘能永遠擁有一雙健康的腳。

告別福州,我們一路乘船回到上海。稍作休整之後,又往蘇杭去了。杭州與蘇州是中國兩個著名的城市,同時也是最繁華的地方。杭州不僅是寧波所在省的首府,而且曾經做過中國的首都;蘇州則是上海所在省的首府。每天都有從上海去杭州的小汽船,而我住的地方出門就能坐船。河流兩岸沒什麼可看的,鄉村蕭條而無趣,石橋和牌坊倒是不少,可一晃就過去了。第二天晚上,我們終於來到杭州——中國最有名的城市之一。杭州道台在外務衙門裏熱情接待了我們。這個外務衙門比福州那個更精致、漂亮,坐落在一個滿是假山和長廊的花園裏,這裏垂著條條紫藤,還有石橋,很像上海的茶園。由於當時在下雨,所以,我們進來後直接到大廳去了。

道台、兩位高級官員和幾位低級官員,一起歡迎我們的到來。他們按照西方習俗,請我和領事夫人坐在首席,並端上了特意準備的西式糕點。道台對我們說,他的妻子和家裏其他女眷,全都扔掉裹腳布了。

這個消息讓我很高興。他還表示,非常願意把總督張之洞那篇反對裹腳的文章張貼在杭州城裏。實際上,張之洞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受梁啟超之托,文中還兩次提到梁啟超的名字。梁曾經擔任過《時務報》主編,古文功底深厚,他的文章感動了很多中國的讀書人。1898年戊戌政變之後,慈禧給他判了死刑,並懸賞要他的人頭。如今,梁啟超跑去逃難了。作為道台,怎能把寫著梁啟超名字的文章張貼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