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譯者序(1 / 1)

本書作者麥高溫,是來自英國倫敦的傳教士,在中國生活了五十年,與中國各階層的人都有過深入交往。他不否認中國的偉大,承認這是一個可敬可愛的民族,但他批判起這個民族的“劣根性”來,也是針針見血,毫不留情。

本書出版於一九零九年,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在三年後轟然倒塌,中國開始向所謂的“文明社會”邁進。一百多年過去了,對照今天中國人的某些表現,書中所寫所思仍未過時。

且看麥高溫對一百多年前中國人的描述:喜歡拐彎抹角,不願直截了當;推崇熱愛自然,卻對人冷漠麻木;本性善良,但喜歡掩飾,不讓別人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生活艱難困苦,卻總能發揮出幽默來;崇尚金錢,認為有錢能使鬼推磨;喜歡送禮,禮越重越好;公事總有另外一套標準,潛規則已經深入人心;富人為富不仁,對窮人缺乏同情心;文人多無恥,沒什麼真正有用的學問,缺少道義感;要麵子,常常需要旁人配合,生活就像演戲……

當然,麥高溫也肯定了中國人的一些品德,如修建萬裏長城的氣魄,麵臨困境時極強的忍耐力,每要失敗時總能奇跡般地重生,艱苦條件下表現出來的頑強生命力,等等。

今日中國已非往日中國,但中國人的某些品性仍未改變,無論是好的一麵還是壞的一麵。如果一個民族要進步,就應該重視別人眼中自己壞的一麵,以求改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閱讀本書,恰如敲響一口大鍾,讓百年前的鍾聲來震蕩一下心靈,以求反省和改正。

本書在翻譯過程中對此前的中譯本有所參考,在此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