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兒,路上當心,中午下了學早些回家。”於謙的母親站在家門口送兒子於謙上學堂。
“是,母親。我放了學就回。”小於謙扭過頭衝母親一笑,蹦蹦跳跳往學堂去了。
路旁的野花散發著香氣,青草碧綠,蜻蜓和蝴蝶上下翻飛,多好的天氣啊!
於謙正沿著鄉間小路往前走,不時四麵張望,從遠處過來一個人——鄰村護法寺的蘭古春和尚。蘭古春個子很高,也很胖,腆著大肚子,皮膚又黑,站在於謙麵前像座鐵塔似的。
“這不是小於謙嗎?你到哪兒去啊?”蘭古春笑眯眯地問於謙。
“大師,我要上學堂去。”於謙答道。
“哦,上學堂。”蘭古春摸摸光禿禿的腦袋,心中暗想:都說小於謙聰明得很,我今天得考考他,看這孩子到底怎麼樣。他笑著對於謙說:“小於謙,我聽說你對聯對得很好,我出個上聯你對得上來嗎?”
“大師,您出上聯吧!”於謙不假思索地答道。
蘭古春心想:哈哈,這孩子還真有誌氣!他發現於謙的頭發梳成了一左一右兩個發髻,便笑著說:“小於謙,你聽好了,我的上聯是:牛頭喜得生龍角。”
於謙心想:大師這個上聯是在譏笑我頭上的兩個發髻啊,好,我回敬他一句。
“大師,我的下聯是:狗口何曾出象牙。”於謙響亮地答道。
蘭古春一聽,原本笑著的臉一下子僵住了:哦,這是在罵我狗嘴裏吐不出象牙啊,嘿,這小子真了不得!
“大師,時間到了,我得上學堂了,再見!”沒等蘭古春反應過來,於謙已經扭頭跑了。
蘭古春望著小於謙的背影,歎了口氣:“唉,今兒可是丟人了,我這麼大年紀,倒被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子給譏笑了,改天一定得把這口氣爭回來。”
放學回家後,於謙把他和蘭古春對對子的事兒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媽媽。媽媽想了想,把於謙的頭發梳成了三個發髻,心想,這下老和尚應該不會為難孩子了吧。
第二天一早,於謙出門不遠,就發現蘭古春笑眯眯地站在路旁,朝他招手。
“小秀才,你好啊,怎麼,頭發都變成三個角了?”蘭古春狡黠地笑著。
“是啊,大師,我母親給我梳的。”
“今天我還有個上聯要你對,怎麼樣?”蘭古春說。
“好,您說吧!”於謙把頭一揚。
“三角如鼓架。”蘭古春說出了上聯。
小於謙一聽,心想:唉,大師怎麼老盯著我的頭發看啊,真是的。他抬頭看見蘭古春光溜溜的頭,眼珠子一轉,立刻對出了下聯:“一禿似擂槌。”
蘭古春一驚,摸摸自己的光頭:哦,我的頭被這孩子說成敲鼓的槌了……哈哈,好厲害的小子!
“好孩子,和尚我服了!你真是個名不虛傳的小秀才!來,大師送你上學堂!”蘭古春一邊笑,一邊拉起於謙的手。
“大師,謝謝誇獎,多有得罪,請您諒解!”於謙抬頭望著大和尚,一臉歉意。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前途無量,前途無量啊!走,走,到學堂好好讀書!”蘭古春拉著於謙消失在鄉間的小路上。
路旁的野花含著笑臉,小草沾滿了露珠,蜻蜓和蝴蝶翩翩起舞,又一個明媚的早晨!
【博聞館】
於謙和《石灰吟》
於謙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在一場叫“土木堡之變”的戰役之後,明朝的皇帝被敵人抓住,國家陷入了危難關頭。於謙在這一時刻,挺身而出,勇敢地抗擊敵人,維護了國家的利益,但是,於謙最後以“謀逆”罪被冤殺了。
於謙從年輕時起就立誌要做一個正直、清白、勇敢的人。他的《石灰吟》,可以看作他一生的寫照: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做人要像石灰一樣,經曆錘、鑿的磨礪,經曆烈火的洗禮,最終把潔白奉獻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