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鬼屋(1 / 2)

淺藍色的天空,土黃色的大地,一排簡陋的石屋,還有青綠色的廣告牌,模模糊糊可以看出上麵寫的是“楓葉站”三個字。

這時,有一男一女拉著行李箱,背後跟著兩個小女孩。

男的皮膚是少見的淺棕色,穿深藍色的棉外套,和黑色的長褲。

女的留著長發,相貌也算較好,隻是身材有點發福,褐色的圍巾,灰色長裙,披著茶色外套。

兩個女孩一個大一個小,大的也就十二三歲左右,胖胖的,紮著兩條麻花辮,金色的小外套,紅色的短裙,還穿著粉色的長襪,橙色的靴子,興奮地說著什麼。

小的那個不過六七歲,黑色的齊耳短發,消瘦的臉蛋,大大的黑框眼鏡,瘦瘦的,有點營養不良的樣子,穿著白色的小羽絨服,黑色的牛仔褲,暗黑的皮靴,安靜沉默地走在一旁。

這一家四口一看就是城裏人,提著行李,看樣子是回家過年的。

他們就是童言一家人,男的是童華,女的就是劉芳,那一大一小的女孩自然就是童溪與童言了。

童言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今早六點不到就起床了,原本也沒什麼,童言向來五點準時起床。可是有童溪在就不同了,這丫頭從上午上車起就說個不停,現在都下午三點了,還不肯消停。

走了一段路,眼前的風景一下變了。

滿滿都是火紅的顏色,風一吹,火紅色蕩來蕩去,像一簇簇舞蹈的火苗,這裏簡直是是楓葉的海洋!

在“海洋”的前麵,是一個拱形,木製的,三米高,一個楓葉形木牌立在上方:“楓葉鎮”。

整個鎮子有點冷清,沒有聲音,童言一家人見怪不怪的穿過楓葉林。

楓葉林前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一條石橋橫在上麵,旁邊有一塊大石,上書:“楓葉鎮

勿忘穀”

據說,童言就是在這撿的,這橋的名字還有一段傳說:

傳說,在楓葉鎮裏出了一員大將軍,立了不少戰功,在當時極為出名。於是,在將軍的鼓動下,不少年輕人都跑去參軍,留下些老幼婦孺在家。

留在鎮裏的人都極為想念外麵的年輕人,於是,托人送信給外麵的年輕人。可是,楓葉鎮極為偏遠,母親常年見不到兒子,兒女常年見不到父親,人人以淚洗臉。

一天,一位叫“穀”的少年,同情眾人,於是答應幫忙送信。

不久,年輕人們果然回來與親人團聚了,鎮裏人都問他們見過那名少年沒?

可年輕人們都說,在收到信的那天,他們在戰爭中,隻看到一隻滿是血的布穀鳥,嘴裏叼著那封信。

——一切都明白了,那個少年就是成精了的布穀鳥。

為了紀念那個少年“穀”,鎮裏人請了一名工匠,在河上造了一條橋,叫“勿忘穀”,子孫後代出出入入都要經過這座橋,讓他們記住,助人為快樂之本。

這個傳說每個楓葉鎮的人從小就聽著這故事長大,都熟記於心。

走過“勿忘穀”橋,周圍果然熱鬧多了。

一排排一到二層的石屋,都有六十到七十平米的院子,樓上的裝飾多得很,什麼紅辣椒,紅鞭炮,對聯,燈籠……應有盡有。各個鎮民都穿著新衣,臉上帶著喜慶的笑容,時不時得過來打個招呼:“華哥,芳嫂,回來了呀!”

這時,童溪忽然跳了起來,大叫:“嘿,燕文翠、陳小可、陳小米、陳軍亮、馮亞明、快過來!我在這呢!”

這一叫,引來了五個孩子,兩男三女,其他人早就對童溪的活潑和大嗓門習慣了,熟視無睹。

五個孩子,兩個男孩都是十四五歲左右,右邊的穿著青色羽絨服,個子較高,身材健壯。左邊的穿著藍色棉襖,皮膚白哲,五官精致。

另外三個女孩都和童溪差不多大,前麵的兩個,穿著紅色的連衣裙,長得一模一樣,相貌清秀,竟是一對雙胞胎。後麵那個較矮,身穿粉色的外套,紫色棉裙,圓臉蛋,像個洋娃娃。

這幾個人都是和童溪從小玩到大的夥伴,身著青色羽絨服的男孩叫陳軍亮,初三,一個陽光少年,父母都是農民,自己辦了個農場,收入不錯。另一個男孩就是馮亞明,初二,母親是楓葉鎮人,父不詳,成績拔尖,相貌出眾,風趣幽默,很受少年少女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