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1 / 3)

冬病是指冬天容易發作的疾病,如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虛寒性腹瀉、寒性胃痛。這些病在夏天發作輕或者不發,一到冬天就會卷土重來,周而複始。醫生利用疾病不發的時機進行治療,稱冬病夏治。

夏季3個月,共6個節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其中小暑到立秋是夏季最炎熱的時候,叫三伏天,又稱伏夏。夏天治療疾病的最佳日期就在這期間。中醫認為,這時萬物的新陳代謝最旺盛。天氣炎熱,人體為了順應自然界的變化,體內陽氣不斷向外發散,表現為容易出汗。在陽氣容易外泄的時候,體弱的人要特別注意保養體內的陽氣,以增強體質,防止天涼後舊病複發,這就是冬病夏治的道理。

中醫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三伏天穴位貼膏藥或用溫針治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可使冬天的發作程度減輕,持續時間縮短,有些還能根治疾病。或者可以用些平補腎氣的暖藥,幫助強壯人的元氣。還可在醫生指導下,伏天用些滋補品,來增強人的抗病能力。這些方法都能起到保養陽氣的作用,控製因寒而發生的疾病。

夏病冬治

夏季濕度大,氣溫高,有些人就會產生四肢軟弱無力、胸悶不舒、精神萎靡、發低熱、不想進食等症狀,中醫稱為疰夏。在驕陽酷暑下,突然惡心嘔吐,頭昏頭慌,胸悶口渴,嚴重時麵色蒼白,大汗淋漓,四肢抽搐,昏倒不省人事,這就是中暑。容易患這些類病的往往是體弱、適應能力差的人。

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在冬季用滋補品進行調治,以防夏季發病。冬令進補最好從冬至開始到次年的3月。滋補的方法可分食補和藥補兩種。偏於陽氣不足的人,食補可用羊肉、狗肉、雞肉,起到溫中益氣、填補精髓的作用。偏於陰虛可服用鴨肉、鵝肉,以滋補五髒之陰。在藥補方麵,屬氣虛的可選用人參、黃芪之類,以扶助正氣;屬血虛者,應服當歸、阿膠、生地之類,來滋陰養血;陰虛之體,要用麥冬、杞子、鱉甲、龜版,養體之陰;陽虛之人,可用鹿茸、鹿角膠之屬,溫補陽氣。這些方法在采用時,應根據不同的情況正確選用,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補。隻要冬季調治恰到好處,就可使夏病發作減輕乃至不發。

“人中”作為急救穴位

人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在沒有搶救條件的情況下,作為應付緊急,掐“人中”的可謂是最簡便的辦法了。

“人中”係穴位名稱,屬於人體的督脈經。督脈起於臀上,沿背部正中,上頭頂,下前額,到達上唇正中處。“人中”穴恰好位於鼻與上唇之間的正中溝處,是手足陽明經絡的相合點。昏迷,常由人體陽氣閉塞不通而出現不省人事,還可伴見顏麵潮紅,呼吸氣粗,身熱躁動不安等症狀。“人中”穴具有疏通陽氣的功效,刺激該穴,可使閉塞之陽氣重新疏通,知覺隨陽氣的流動而逐漸恢複。

在急救昏迷病人時,醫者一手應托住患者枕部,使頭部固定,防止後仰,另一手用拇指尖用力點壓人中穴,使該穴受到強力刺激。一般情況下,掐一次病人就會蘇醒,在一次無效時,可以重複掐人中。當然,在采取應急方法的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將病人及時送往最近的醫院救治。

蟲類入藥

用蟲子治病,是中醫一絕。幾千年來的實踐證明,用蟲藥治病不僅有療效,而且副反應少。中醫所說的蟲,是泛指一些相對體形較小的動物。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大多蟲藥都是安全無毒的。蟲藥不僅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多種氨基酸及許多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而且,各種蟲藥有其藥理偏性,如清熱的屬涼性,活血的屬溫性;有的雖有毒,但可以毒攻毒治療某些頑疾。我國是蟲類中藥寶庫的故鄉。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收載藥物1892種,其中包括許多蟲藥。1974年上海中醫學院編著的《中草藥學》大學教材,共載531種中藥,其中蟲類中藥有30種。可見,能治病的蟲藥還不少哩。

毒蛇入藥

蛇屬爬行類動物。毒蛇是指有毒的蛇,人被毒蛇咬傷可中毒而致死。全世界蛇類有2500多種,其中毒蛇大約有650種。我國有毒蛇47種。雖然毒蛇對人類有危害的一麵,但毒蛇的蛇毒卻可用來治病,且療效明顯。如毒性很大的五步蛇蛇毒,可治療風濕病的半身不遂;蛇膽能祛痰止咳,明目養肝。蛇毒是好的鎮痛止血藥,對惡性腫瘤有止痛和治療作用。如眼鏡蛇毒,它比嗎啡作用強3~4倍,且不會產生成癮性。蝮蛇有管狀毒牙一對,分泌的毒液有劇毒。蝮蛇煎煮液口服後可誘發產生幹擾素,有抗病毒、抗腫瘤作用。1克蝮蛇毒液製成的針劑,價值可達1萬多元,比黃金價高100倍。蝮蛇毒液製成的各種針劑,可治療中風後遺症、腦血栓、老年性癡呆、皮膚痤瘡、濕疹及老爛腳。用蝮蛇毒提取物製成的膠囊可治療癌症。有毒銀環蛇的幼蛇稱“金錢白花蛇”,可治療關節酸痛。

由於蛇的醫療作用廣泛而確切,所以蛇的圖案被用作醫藥衛生的標誌。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徽記就是用蛇作為圖案的。可見毒蛇確是良藥。

螞蟻入藥

螞蟻是昆蟲綱、膜翅目、蟻科昆蟲。據統計,全世界螞蟻約有15000多種。螞蟻適應環境能力強,繁殖快。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稱螞蟻為“玄駒”,大的螞蟻稱之為“蚍蜉”,又說螞蟻是一種美食良藥。

近代藥理研究表明,螞蟻體內含有蟻酸,並含有17種遊離氨基酸及蛋白質,還含有維生素A、B、B12、D等,以及鈣、磷、鋅、鐵、鎂等20多種微量元素。螞蟻營養豐富,每100克螞蟻含蛋白質比每100克牛肉高2倍。其高蛋白、低脂肪特點,能與甲魚相媲美。實驗證明,應用螞蟻製劑對人體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由於螞蟻藥源豐富,螞蟻藥物製劑已被廣泛開發應用於治療各種目前公認的難治性的免疫功能紊亂的疾病,如類風溫性關節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等,有很好的療效。

並非所有的螞蟻都能入藥。有的螞蟻不但不能入藥,而且有副作用,因此,不能盲目食用。目前國內各生產螞蟻製劑的單位,大多采用良種山蟻為原料,這種蟻,藥效好,無副作用,安全可靠。

泥鰍藥食兼優

常言道:“天上斑鳩,地上泥鰍。”泥鰍鮮嫩可口,不僅是美食家鍾愛的佳肴,更是尋常百姓盤中的美餐。不過,當你在品嚐泥鰍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它的藥用價值呢?

據分析,泥鰍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還有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B1、B2、尼克酸(煙酸)等。用泥鰍來做菜,或紅燒,或清蒸,或燉豆腐,不僅味道鮮美,而且是一隻難得的食補菜譜。泥鰍無毒,具有補中氣、祛濕邪作用。用於食補,對糖尿病、傳染性肝炎、痔瘡、皮膚瘙癢、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均有療效。《本草綱目》記載它的藥用價值時指出:“暖中益氣,醒酒,解消渴。”消渴,相當於現在的糖尿病。經臨床與實驗研究表明,泥鰍粉對促使黃疸消退及轉氨酶下降有比較明顯的作用,對急性肝炎療效尤為顯著。此外,泥鰍表麵分泌的滑液稱為“泥鰍滑液”,可治小便不通、熱淋、癰腫等。所以說,泥鰍是藥食佳品。

藥膳治病

藥食同源,藥物與食物有時是相通的。很多食物本身也是藥物。所謂藥膳,是憑借藥物的治療功能,配以口味鮮美又有一定藥效的食物,共同做成的食品。這種食品具有治病功能,又能給人以美味享受。比如鴨,性喜水,無論酷暑或嚴寒,都在水中悠閑。鴨肉美味可口,但其性卻屬寒涼,它有調中益氣、補虛、消毒熱、利水道的功能。冬蟲夏草是一味名貴的中藥,有補精益髓、調補肺腎的作用,能治各種虛損性的疾病。將冬蟲夏草置入洗淨的鴨子腹內,隔水燉爛,就成了很名貴的藥膳。鴨肉鮮美使人愛吃,掩蓋了冬蟲夏草雖為良藥卻不是美味的缺陷。兩者結合,取長補短,就能共奏補肺益腎、清除熱毒之效。這對於陰虛內熱的癆病,不啻是難得的藥膳。

藥膳的功效很多。根據所患疾病的不同,選取相應的藥物,配以一定的食物,就可製成各種各樣的藥膳。食補是人們樂於采納的治病療虛方法,所以藥膳受到很多人的青睞。

中西醫的區別

中醫是在中國古代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影響下產生的,因此它觀察人體偏重於整體,側重於宏觀的事物間聯係。而西醫是在公元十五六世紀機械唯物主義思想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因此它觀察人體側重於局部,偏重於事物的單個變化,偏重於微觀。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看:①在生理上,西醫對五髒六腑、血液神經、肌肉骨骼的結構、功能都研究得十分細致,而中醫仍弱於對人體生理的精細研究,隻停留在藏象(髒腑)學說上概以論之;②在病理上,西醫注重追查實際的病根,而中醫則把人體的一切病理變化歸結為陰陽失調;③在臨床診斷上,西醫重辨病,而中醫重在辨證;④在用藥上,西醫多用化學合成品,而中醫以天然藥物為主。

中醫治療的基本原則

中醫治療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以下七條:

①治病求本:中醫治病表麵上針對症狀,實際上更強調透過現象抓住根本的病因。

②治有標本:也就是治病求本,通過症狀(標)來找到病因(本)。

③治有緩急:意指有時以治本為急,有時則應以治標為急。

④治有輕重:意指病輕、病重應以元氣是否虧損為標準,而不能光看表象。

⑤治療須辨幼體質:也就是要根據病人的年齡、體質來考慮用藥分量的輕重。

⑥治療用藥不可偏執:也就是要具體病症具體分析,不能憑個人喜好。

⑦虛實的治療要則:意指治療時“攻”與“補”要相結合。

髒腑

是內髒的總稱。按照其生理功能特點,可分髒、腑、奇恒之腑三類。五髒即心、肝、脾、肺、腎;六腑即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髒腑學說也稱藏象學說,即通過對人體生理、病理現象的觀察,研究人體各個內髒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它是中醫學的基礎理論之一,對於指導臨床實踐很有用處。髒腑學說的主要特點有:①以五髒為中心的整體觀;②注重人與自然的統一性;③從藏象(內髒的外在反映)來把握內髒的生理活動規律。

奇經八脈

十二經脈(人體內主要的十二條經脈)以外的八條經脈。奇經,是相對於十二正經而言的。八脈即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陽礄脈、陰礄脈、陽維脈、陰維脈。奇經八脈的特點是:不像十二經脈那樣規則,除任督兩脈之外沒有固定穴位;同髒腑沒有直接的相互絡屬,相互間也沒有表裏關係。奇經八脈的主要作用:①進一步密切十二經脈之間的聯係;②調節十二經脈的氣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