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以下簡稱質量院)的負責人,這些年來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中國質量怎麼了?”提出這一問題的人,既有高校的專家,也有政府官員,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他們在提出這一問題時,實際上都有一些自己的答案,而這些答案往往眾說紛紜,甚至相互衝突。
回答這一問題當然是我的本分,但是又感到很難用短短的幾句話給出正確答案。這些年來,質量在中國已經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同時這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現象,既需要在科學上進行規律性的解釋,又需要從現實中對現象進行實證分析,這就是我寫作本書的緣由。
要寫好這本書很難,難就難在這本書討論的是一個非常專業性的問題,但卻要讓質量專業外的普通讀者看得明白。好在這幾年我被很多地方邀請去講中國質量問題,聽課的有企業家、政府官員和普通的消費者,這些人群加起來恐怕也有好幾萬人。每次講課的現場,無論是幾十人、幾百人,還是上千人,秩序都非常好,很少有人退場。因而,這本書主要就是由我講授的內容,加上我在質量院網站專家視點欄目所發表的一些對質量問題的散論,以及這次新增加的一些內容整理而成。這本書之所以還保留一些口語化的成分,是因為本書部分內容是以前講課的實錄,同時也是為了讓讀者更容易接受。
這本書的寫作,得到了質量院江華麗老師、劉芸老師的大力協助,她們不僅做了大量的資料收集、文字整理工作,而且實際參與了本書部分內容的寫作。在此,向她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我寫這本書隻有一個目的:人人都成為中囯質量的建設者。
2013.5於櫻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