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Terminator-of-Eastern-battlefield
“審判日”、人類與機器的戰爭、三十億人口一瞬間被消滅……
這一天還沒來臨,核彈沒有從天而降,“天網”也沒有控製世界……
我應該感到安全,但是卻沒有……
——約翰·康納《—————————————————————————————》
每個人,都活在自我夢幻與外在現實之間。
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來說,隻呈現個體透過夢幻看到的樣貌,真實的世界,是無數個體碎片似是而非的演繹組合,從過去、現在直至將來,循環往複、無始無終,置身其中的個體是難以探知的,因此,人類尋求的真理似乎並不存在,準確地說,是永遠不會以我們認為的樣貌顯露,卻又分明蘊育在時代生命的輪回往複之間。
“文藝青年”定然不喜愛功利性質的寫作,他們的行為,就如同年幼的孩子玩積木一般,那是唯我、隨性而又快樂的靈感堆砌,不為任何其他的推倒與重置,在萬仞的世間搭建出理想的化身。純粹的創作,令他們尋獲屬於自己的時空、自己的靈魂、自己的夢幻,方寸間表達著對大千的看法和詮釋,不覺寒來暑往,獨享信仰與豪情的升華澎湃,這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在寶貴、唯一而又短暫的生命中,可以自由奔放、無拘無束地創造屬於個人的完美——科幻時空、玄奇大陸、俠義江湖、夢想天地、感官世界……,裏麵有獨一無二文史和言語,貫徹了特立的情感、思想和行為,製定的法則和作出的判斷,或昭告、或隱喻、或指導,讓世界承認自我的存在,喚醒浮生關注世界曾經的真容,以體察當下的虛實,並一窺未來可能的變幻。
他們堅信,人類在浩宇中不會孤獨,所以,自己也不會!
“穿越”是這部巨著的理論基礎,但給本書冠以“玄幻”、“架空”之類的頭銜也許並不貼切,雖然書中以不同的寫作手法,穿插了玄奇、戰爭、武俠、勵誌、情感、冒險、懸疑等等相關素材,但筆者的本意是寫一部“烏托邦式的現實主義科幻史詩”,筆者本人也不甚讚同將一本可讀之書標簽化,“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莎翁的這句話還是蠻有道理的,讀者會通過自己的視角,為自己中意的好書賦予不同的意義,事實上,每個人都是時空行者,共同穿梭於一個並不穩定的時空體係中,這是我們之所以存在的根源,而這一幸運而短暫的存在,又定然會多少影響到那個開放浩瀚的體係,並與之產生些許關聯,生前死後的種種羈絆,將推動這個體係向著浩瀚的深處無限發展,雖然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並不了解發生的一切,抑或是無奈接受趨勢的左右——也就是所謂的“宿命”吧!但是,不知道、不相信、不接受的,並不代表沒有發生或不會發生。
如果以這樣的視角耐心看完本文,讀者就能體會到,筆者描繪的,確是世界現實,或是說某種真理吧!因為現實才是“穿越”的關鍵——現實即是科幻的過去,現實又是曆史的未來!
時至今日,世間依然是有人哭也有人笑;有人悲才有人樂;有人死亦有人出生;不管是希伯來《聖經》中的“審判日”,還是中華《推背圖》的“乾坤再造”,不論是諾查丹瑪斯的《諸世紀》、還是瑪雅的“太陽曆”,都沒能阻止世界渾渾噩噩地延續,而無知無覺中,一切正悄然發生——“天網”漸漸覺醒,人類正站在了滅絕的邊緣……這不是預言!是真實的夢!也許故事未必全然發生在我們所熟悉的時空中,但很不幸,這一切終由我們承擔!
筆者隻是現實世界的“diǎo絲”一名,不奢名利隻求關注,指點也好、吐槽也罷,定然照單全收、虛心接受,希望這部夢想中的“驚世之作”,能獲得諸位“上帝”的些許認同,法眼睽睽之下不甚惶恐,在此先拜謝啦^-^-^-^
本書設定的宏大背景,與《終結者》係列電影有潛在的關聯,包括即將上映的《終結者5:創世紀》及之後的續集,而每個主線章節,也是以電影台詞開頭的,讀者可以先行參照。但是,書中數百萬字所講述的,卻完全是本質不同的另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