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宗明義,我寫的是軍閥,而且是民國的軍閥。

中國人在認識一件事物前喜歡先定性。就說咱小時候吧,咱是怎麼看明白一部電影的?不是首先分清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壞人嗎?分清了這點,咱就能據此判斷哪些事兒是好事兒,哪些事兒是壞事兒——簡單說,好人做的一定是好事,壞人做的一定是壞事。當然,咱長大成熟後就明白了,這個社會複雜得很,好人和壞人哪有那麼容易區分?好事和壞事哪有那麼容易區分?於是,為了解決這個麻煩,我們又引入了一個概念——立場。有了立場,事情就有了判斷的憑據。總之,這事如果對這個立場上的人不利,那就是壞事兒,如果對這個立場上的人有利,那就是好事兒。

引申開來,中國數千年的史書其實就是那麼寫的。隻是呢,我們的封建統治者們喜歡玩點障眼法,比如說,他們的史書明明是站在統治者的立場寫的,但是,他們偏偏要將自己的立場強加在人民身上,好像統治者的立場就是人民的立場,統治者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封建統治者殘酷剝削壓榨勞動人民,怎麼會跟人民有一樣的立場呢?所以說,史書嘛,都是有政治立場的——盡管曆朝曆代的統治者都在試圖淡化這種政治立場,試圖將史書上所寫的東西所評判的東西當成普世真理,但是,我們都知道,橫看成嶺側成峰,一件事情,從不同角度看,評判就是不同的,尤其曆史這個東西,哪有所謂普世真理可言?

當然,民國軍閥這段曆史也無法免俗。民國和軍閥大概是中國曆史上臉譜化現象最嚴重的兩個概念了——民國是什麼?民國那是勞苦大眾生活得水深火熱,被各種反動政府殘酷剝削壓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舊社會!最近流行拍鉤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宅門戲,大家也想必注意到了,這種戲的背景一般選在民國,為啥呢?不就是因為民國的傳統色調跟這種戲比較合拍嘛!總而言之,民國在咱的印象裏,不是什麼好時代,兩個字概括——陰暗。軍閥是什麼?電影裏常見的形象,大抵是穿著一身人模狗樣的舊式督軍服,頭頂高帽,腳踏軍靴,腰裏別著軍刀,嘴上留著八字須,言辭粗鄙,氣焰囂張,巧取豪奪,不可一世。當然,這個形象同樣也是相當不咋的。於是,當民國和軍閥這兩個概念合在一塊兒,大家想,那是什麼概念?那就是敲骨吸髓的魔鬼啊!

民國軍閥為啥會給人這樣的印象呢?還是兩個字——立場。曆史這玩意,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那就是不同的景致。民國軍閥這段曆史事過境遷這麼多年,也沒必要非得苦大仇深站在勞苦大眾的立場上來看,同誌們,現在不是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時代了!我選的立場是,一個事外人的角度。由於民國軍閥是政治場上混飯吃的人,所以我的評判標準分為兩部分,一是咱日常生活評價人或事的標準——原因是,政客他也是人啊;二是屬於政客這個特殊群體的獨特評判邏輯——原因是,政客畢竟不是一般人啊。

所以說呢,大家讀的我寫的民國軍閥,是與以往的感覺完全不同的民國軍閥,總之不會是那種看著很近實際很遠的感覺,我會將他們的特質原原本本清清楚楚給大家展示在麵前。我會讓大家知道,他們是一群怎樣的人,他們生活在怎樣的一個江湖,他們如何在這個江湖裏打滾。

然後咱談談民國軍閥都哪些人。民國軍閥大體上分為兩大類,一是有能力爭奪中央權柄的軍閥。典型的,北洋軍閥(袁世凱死後分為直係、皖係和奉係三個派係),國民黨新軍閥(蔣係、馮係、晉係、新桂係);二是在地方上小打小鬧的軍閥。最典型的,自然是西南軍閥。而本書所寫的民國軍閥,當然就是具有代表意義的軍閥——北洋軍閥,國民黨新軍閥以及西南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