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四五千年前,我國南方的水鄉澤國有一個以龍為圖騰的百越族,他們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都要舉行龍舟競渡,以祭祀龍圖騰。在祭祀過程中,人們用“五彩絲係臂”,並斷發文身,以顯示自己是龍子的身份。
百越族圖騰的龍到底是什麼樣的動物呢?在神話傳說中,龍是一種神異的動物。它的長相奇特,很像各種動物的大集合。
龍的身體修長,體表像蛇一樣有麟片,它的角像鹿一樣,耳朵像牛,嘴上有兩條像蝦一樣的須,也有又大又凸的圓眼睛,還擁有長得像老鷹一樣的爪子,老虎一般的腳掌,背上有魚鰭,嘴裏含有一顆珠子。
宋代羅願作的訓詁書《爾雅翼》形容龍的外貌說: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耳似象,項似蛇,腹似蛇,鱗似魚,爪似鳳,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須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嗬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龍的這種融合了許多動物的奇異長相,並沒有影響人們對它的喜愛,君主帝王對龍的心儀更甚,幾乎把一切都與龍聯係起來。
比如,皇帝生氣稱為“龍顏大怒”,皇帝生病就叫“龍體抱恙”、皇帝的子孫是“龍子龍孫”,皇帝高興就叫“龍心大悅”,所有的皇帝也都會自稱為“真龍天子”。
同時,皇宮中的一切器物、服飾、用具上也都打上了龍的印記,如“龍袍”、“龍袞”、“龍冠”、“龍座”、“龍床”、“龍輦”、“龍舟”、“龍船”等。
皇宮中最重要的裝飾就是龍紋和龍雕、龍塑,如柱、脊、簷、梁、欄杆、藻井等無不布滿龍紋。例如,僅故宮的太和殿內外各種龍飾、龍雕等各種形式的龍就有13844條。
為什麼古代君王會如此狂熱地喜愛龍呢?這還要從我國的“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的軒轅黃帝開始說起。
傳說軒轅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製音律、創醫學等,是中華文明的奠基者。
黃帝的誕辰是農曆三月初三,我國自古就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黃帝剛出生之時的外貌就被稱為“龍顏有聖德”。
在黃帝還未統一天下時,曾與九黎族部落首領蚩尤開戰。蚩尤發動了他銅頭鐵額、個個本領非凡的兄弟們,又召集了山林水澤間的魑魅魍魎等鬼怪,擺出了毒霧陣,把黃帝的軍隊圍困起來了。
黃帝駕著謀臣風後發明的指南車,指揮軍隊衝出了毒霧陣。蚩尤又派魑魅魍魎去作戰,黃帝則叫兵士們用牛角軍號吹出了龍的聲音,嚇跑了這些鬼怪們。
黃帝的手下有個叫應龍的,是龍的一種。我國古代雜傳類著錄《述異記》記載:“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應龍就是修行了千年的龍。
應龍在黃帝與蚩尤的對戰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它能呼風喚雨,幫助黃帝打敗了蚩尤而立下大功。我國先秦重要古籍《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說: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說:“黃帝使應龍殺蚩尤於凶黎之穀。”傳說應龍立下戰功後,由於消耗能量過大無力振翅飛回歸天庭,就悄然去了南方休養,蟄居在山澤裏,因此南方總是雨水多又潮濕。
黃帝統一天下後,有一天晚上,他夢見有兩條龍從黃河中出來,持一幅白圖獻給他。黃帝不解,就去詢問天老。天老高興地回答說:“這是天賜的祥瑞,河圖洛書要出的前兆啊!”於是,黃帝便與天老等人遊於河洛之間,沉璧於河中,殺三牲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