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而努力奮鬥——在2009年高等教育論壇上的致辭(1 / 3)

陳至立

今天,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辦2009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我謹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最近幾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著眼大局,與時俱進,每年都舉辦一次高等教育國際論壇,相繼推出了許多很有價值的科研成果,對於促進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今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的主題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就這一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對於全麵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的新局麵,具有重大的意義。

下麵,我想談三點意見,與大家一起討論。

一、我國高等教育事業進入了新的時期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我國經過60年來的建設和改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同樣,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實現了曆史性的跨越,進入了新的曆史發展時期。

共和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黨和國家把教育事業擺在整個國家建設的重要位置,創建了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體係,為新中國成立初期大規模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和領導骨幹。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不斷深化高等教育體製改革和教學改革;實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推動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建設;國家加強學位製度建設和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大力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不斷擴大高等教育的對外開放,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進入新世紀,黨和國家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等一係列新的戰略目標,對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指引高等教育事業進入一個以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為核心的新的發展階段。

6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走過了波瀾壯闊的發展曆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尤其是世紀之交,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成功地實現了從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階段向大眾化教育階段的曆史性跨越,成為高等教育大國,適應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願望。

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國雖已成為高等教育的大國,但與世界高等教育強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結構布局和學科專業設置還不夠合理;教育教學觀念、人才培養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還不夠先進;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成效不明顯;我們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大學,在世界上居於前列的學科還比較少;還缺乏大師級的師資;等等。

今天,我國高等教育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曆史時期,進入了努力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轉變的新階段。

從我國的國情來看,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是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是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增強我國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然要求。

從國際上看,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知識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力量,越來越成為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因素。曆史證明,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隻有努力把我國的高等教育做強,才能縮小我國與世界發達國家之間的高等教育差距,才能更好地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麵臨的各種問題,也才能更好地應對全球發展中麵臨的各種挑戰,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