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提出,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麵推進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社會建設和社會發展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30多年,尤其是邁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取得了輝煌卓越的巨大成就。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逐漸從滿足基本物質生活需求向追求人的全麵發展轉變,各類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也隨之凸顯,社會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的不均衡現狀要求進一步加快社會發展,社會發展轉型提升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寧波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經濟社會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確保改革成果惠及全民。2009年以來,全市上下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主動應對國內外形勢變化,既立足當前保增長,又著眼長遠調結構,不斷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2009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4214.6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32.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處於1萬至2萬美元的跨越階段。同時,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始終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升,2009年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641元,分別增長9.2%和10.4%;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成效顯著,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全市新增就業人員14.2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23.8%,創曆史新高;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穩步推進;社會保障覆蓋麵不斷擴大、標準不斷提升,社會整體保持和諧穩定。寧波社會建設的全麵發展,為寧波經濟社會的全麵轉型升級奠定了紮實基礎,提供了重要保障。
從發展階段判斷,“十二五”時期是寧波推進結構調整,創新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發展方式的調整和創新,不僅包括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而且還包括社會發展方式的轉型提升。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一樣,是實現寧波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同時,社會發展的轉型提升,也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內推進寧波發展的必然選擇。首先,社會發展轉型提升是寧波實現經濟發展轉型提升的有力支撐。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為了社會的和諧進步。從當前來看,由於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導致的貧富差距拉大問題,以及經濟結構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的社會體製問題等,都要求加快社會轉型提升的步伐。如果社會體製改革不與經濟體製改革相協調和一致,經濟結構就無法順利實現轉型升級,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矛盾就會越來越凸顯,經濟建設也將無法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其次,社會發展轉型提升是寧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隨著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化,各類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不斷暴露,這些問題的產生是處於社會轉型期的寧波所必須麵對和正視的,社會總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社會轉型提升正是一個不斷處理和解決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社會發展轉型的方向和目標是為了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同時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離不開社會發展的轉型提升。再次,社會發展轉型提升是寧波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的重要前提。當前,寧波正處於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的關鍵時期,寧波在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水平等方麵,離科學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盼還有不小的差距,這一切都需要通過社會發展轉型提升來逐步完善。最後,從寧波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來看,寧波需要邁入以社會發展轉型提升為重點的新階段。以寧波人均GDP超萬美元為標誌,寧波已經開始步入工業化中後期、城市化加速發展的新時期;同時,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逐漸減弱,寧波正邁入後金融危機的“新成長階段”。新一輪改革需要新的動力作為支撐,社會領域的改革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寧波改革和發展的重點。寧波需要緊緊抓住加強社會建設的曆史機遇,以社會領域的轉型提升來引導和推動全麵改革的發展和深化,在新一輪競爭中搶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