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莊薇
藝術技巧
讀曾沛的小說可感受到作者對生活有著深刻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洞察力。曾沛敏銳地捕捉生活中的人與事,加以藝術地提煉與再現,融進了作者對人生以及事物的理解與情感。
曾沛的小說藝術技巧呈多樣化麵貌,東瑞將其藝術技巧分為五種。
一、焦點集中,將人物放在一個“險境”中開展情節。
說情節巧又非人為之巧,畢竟這些巧都是一種需要。例如《種計》一文中,公司即將提升的雙方居然是一對情侶。其他例子如《難忘情人節》《人才外求》等。
二、文學懸念的運用。曾沛的小說懸念自然,前麵的部分吸引讀者緊接著讀下去,末尾才讓讀者有種“原來如此!”的感覺。《愛的路上》《勿讓愛太沉重》《回家》都運用了這一藝術技巧。《回家》的小說情節是父親從國外回來後想回長子家,家人生怕大哥死亡的噩耗會刺激到他,遲不安排他回家,“懸念”一直到小說末端才被揭示。
三、篇幅精短,事件很小但饒有興味,並教讀者在閱讀後作進一步聯想。例如:《保護令》的情節簡單,卻生動地反映了貧窮小人物的無奈與可悲。《車禍》以及《汽車爆胎》亦運用了這一技巧。
四、以物寓物,融為一體,心聲細述,製造出一種意識流的獨白效果。《妙言妙語》接近一種內心獨白體,女主角將在公司內所受到的怨氣發泄在貓身上,在跟貓的“語言交流”中對人際關係做了辛辣的諷刺。其他例子有《除非天塌下來》《星星知我心》等。
五、以簡約的對白推動情節,直搗人性核心,並對政治的本質作出披露。另外,對政治競逐場的百態、選舉文化的麵麵觀做出有力的反映並有所嘲諷。這一技巧的代表作有《改選》和《出奇製勝》。小說中充滿自覺,大多都能達到以小見大的藝術效果。
白舒榮在《生活的萬花筒藝術的百草園》中提及曾沛的小說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段。
一、重視開篇的第一句話,或直奔中心題旨,或製造圍繞著主題的懸念。《巧手》一文的第一句是:“好勤快的姑娘!”這是女主角賽芬做人的主要品質,也是她贏得尊重和愛情的重要原因。全文就是圍繞著這句話做文章的。《那雙眼》《情愛世界你和我》《美夢成真》都運用了這一藝術技巧。
二、巧妙地運用了隱喻和象征等表現手段,使作品意味深長。《遍地小黃花》一文中的小黃花出現過兩次。一次出現在再婚男女的新居周圍,隱喻並象征著這對不被子女看好的再婚夫妻共同生活的美好;另一次出現在男主角去世後與前妻合葬的墓地,隱喻著未亡人對逝者的真情,消除了子女懷疑父親的再婚對象看上他家財產的偏見。其他例子有《那雙眼》等。
三、應用戲劇的藝術表現手段。《身在福中》運用了對話方式——老姐妹兩人的對話,以及妹妹的媳婦叮嚀婆婆的話,通過現場實景的換地體驗和換位思考,讓一對老姐妹體悟到媳婦關心自己的一片孝心。《妙言妙語》及《汽車爆胎》也運用了這一技巧。
曾沛的小說視覺多變,她善於選取最能清晰準確地表現生活事件的角度來透視生活,或以小說中主人公為第一人稱來寫,或以次要人物的角度來觀察主人公,或采用作者全知的第三人稱敘述法,她都能依內容需要變換觀察角度。曾沛很多篇作品采用了第一人稱“我”,在眾多小說中“我”的身份都不同,給予讀者新鮮感;而曾沛也都能將“我”的心態很具體生動地刻畫和描繪出來。運用第一人稱藝術技巧的例子有《敏娜》中的“我”最初是一名學生,而後成為教師;《病人》中的“我”是位私人護士;《愛情·親情》中的“我”是處在父母離婚陰影下的女兒。其餘的例子有《身在福中不知福》《今時往日》《修車的日子》《阿公七十歲》等。小說並沒有出現千篇一律的膩感,作者的布局是很細膩很聰明的,巧妙而不失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