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穎奇
中國經濟的強勁動力使得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和偉大複興成為當今世界不可忽視的勢頭。26年的改革開放,也造就了中關村成為中國高科技研發的風水寶地。中關村從當年的書香學府成為今天高科技企業和跨國公司的首選之地,這裏不僅誕生了聯想、四通、方正、用友這樣一些民族企業的品牌,而且吸引了2000多家外資企業到這裏來設立子公司、研發中心或代表處。特別是最近5年來,7000多名中華民族的優秀學子從世界各地來到中關村,創建了2800多戶海歸企業。這樣,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和海歸企業三支研發大軍就在中關村演繹起了一部高科技創新研發的時代交響曲。
往日寧靜的大學校園如今與科技園區的創業文化水乳交融,當年的小街小巷如今也已經徹底舊貌換新顏,成為喧囂熱鬧的電子大賣場和現代化創新企業研發寫字樓。近幾年來,亞信、新浪等相繼登陸納斯達克,一批又一批的企業發展壯大,獲得國際資本市場的青睞:一批又一批的海外留學生來到中關村,並且在幾年內迅速創造了矽穀神話的中關村版。
——韓少雲帶領他的團隊從加拿大來到中關村,從15萬人民幣、20平方米的辦公室起家。一年半以後,發展成8間大教室、300個工作站的軟件培訓中心,18個月公司增值100倍,美國IDG公司看好了他的發展勢頭,趕來投資加盟。
——胡暉博士三入團隊從美國來到中關村,15萬美元起家,兩年之內研發的遠程醫療診斷係統,被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威泰爾以1800萬美元買斷,兩年增值120倍,一時成為“胡暉現象”,在中關村研發和投融資業成為熱門話題。
——周雲帆和楊寧兩個25歲的青年從矽穀來到中關村,創辦“ChinaRen”,6個月燒光1個億,忍痛賣掉了公司,換來的是經營的經驗和市場的眼光。兩人2002年東山再起,創辦“空中網”,借著中國手機數量的大普及和短信增值時代到來的東風,2004年“空中網”在納斯達克一舉上市,創造了兩年零兩個月的最快記錄。
——李彥宏的團隊5年前來到中關村創辦了“眾裏尋他千百度”的搜索引擎,從500萬張網頁抓起,5年抓到8億張網頁,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中文搜索網站。百度2005年8月5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當天股票飆升到發行價的353%,成為213年來外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的最高股價,也是納斯達克5年來上市公司單日升幅的最高記錄。
——鄧中翰的中星微半導體芯片公司、韓庚辰的奧瑞金種子公司,正在通往納斯達克的路上做美國路演,不日內也將相繼上市,傳來佳音。
至今為止,11家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關村公司,已經占據了中國在納斯達克上市總量22家的半壁江山,中關村高科技企業的納斯達克板塊已經形成:2800家由7000多海歸創辦的高科技企業,也占據了全國海歸總量的半壁江山,中關村作為海外精英聚集的人才高地也已經形成。當我們曆數丁健,吳鷹、張朝陽、汪延、李彥宏、周雲帆、鄧中翰這些熟悉的科技明星的同時,我們又看到了眾多“好雨知時節”的海外大腕隨風而至。馬啟元帶著創業資本的管理團隊來了,傅登原帶著半導體芯片的專家來了,鄧峰也帶著矽穀的風險投資來了。李開複攜裹著GOOGLE在中國的宏圖大業來了,張亞勤也被比爾·蓋茨作為中國和亞太區的大員派來了……一時間,群星燦爛、萬象爭輝、刀光劍影、狼煙四起。新一輪的創新創業,新一輪的研發競爭,在中關村這個大舞台上緊鑼密鼓地開場了。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是什麼使得中關村具備如此的魅力?
首先,中關村具有豐富的科教資源、人才資源和信息資源。以清華、北大為首的39所重點大學,以中科院和工程院所屬及分布在園區的213個國家級研究院、研究所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中關村奠定了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教學科研高度密集的基礎,使中關村的高科技研發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中關村迅速形成了創造知識、傳播知識和使用知識的大舞台。園區內14000家高科技企業及其所屬的60萬高素質的員工隊伍,使中關村充滿了勃勃生機和無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