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恩是自律的良方
經營商業最基本的理念就是“顧客第一、消費者為主”。但是,要如何具體地落實此一理念呢?
企業員工應該了解顧客對產品的認識和眼光,他們或許並不符合專業的水準,對自己的需求和滿足也未必真正了解。但是,他們絕對有權利貨比三家,也有資格對價格、品質加以挑剔評論。
對於顧客的比較、挑剔、批評,我們除了尊重之外,不能有任何輕蔑藐視的表現,否則就無法從顧客購買行為的過程中,學到“如何影響顧客選擇”的本事,而且將永遠沉溺於“輕慢自大,孤芳自賞”的境況與困境中。
專業的業務員都知道“嫌貨才是買貨人”、“拒絕是推銷的開始”的真諦。其中的道理雖然簡單,卻是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假如顧客嫌貨,你就擺出一副不以為然的嘴臉,顧客一拒絕,你就放棄溝通和說服,那還需要什麼營銷或推銷呢?營銷或推銷的本事,就是要將顧客的嫌棄與拒絕,轉化為機會。而這機會則來自於對顧客的尊重和感謝。
譬如,有一家餐廳,顧客不願上門光顧,餐廳應檢討是否菜不好吃、價格太貴、地點不良、服務不佳等等,而不是去指責顧客沒水準,沒眼光。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營銷觀念的欠缺與不夠普及,能反省檢討本身缺點的餐廳並不多。經營餐廳的成敗,除了創造本身的特色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顧客的心理和心情。每一個顧客的心理需求和心情狀況,當然都不盡相同,可是希望獲得和禮遇卻都一樣。他的意見或批評若能受到尊重,蒙獲采納,他將會再度光顧。如果他得到的是冷漠或不屑的反應,那麼他會去選擇其他的餐廳。
再譬如,中國火車經營上深受乘客流失之苦,其中的原因也是長期不尊重顧客的結果。像買票難,時間不靈活,晚點,車廂髒亂,喝水吃飯不方便等,都是對乘客的不尊重。結果逼得乘客隻好坐飛機,坐公共汽車或使用其他交通工具。因此,火車在乘客銳減之餘,要檢討本身服務的問題,而不是怪罪乘客。
“顧客第一,消費者至上”的理念,絕對不能當作口號、標語或教條來供奉,必須以身作則,點點滴滴地實踐。而實踐之前,若不能以“尊重顧客的選擇”為基點,則一切的營銷都將淪為空談。
顧客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你要懂得“感謝”;顧客不買,你要懂得“反省”;顧客的任何選擇,你都應毫無選擇地“尊重”。如此,你才有機會成為顧客的“第一選擇”,否則你將永遠不知道顧客為何棄你而去。
2.擁有感恩之心,才能得到完美的結果
客戶的感性要求就是消費客戶為了滿足自身的心理、生理和社會活動需要而購買商品的心理需求。比如娛樂消遣,商品消費等等。這種感性需求是五花八門,因人而異,經銷商把握起來相當不容易,它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但其中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透視人性
人們在很多時候的心理是相通的,了解這種人性的本能會使你在與人交流時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如有人常有模仿、攀比心理,別人有的我也要有,抓住了這種心理,不需太多的說服工作你就會售出自己的產品。
揣摩真意
大千世界有著各種性格類型,企業員工要學會揣摩對方內心真實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銷售工作。比如,有些客戶相當自信,似乎對任何問題都十分精通,對你的解說表現出不以為然的樣子,這樣的人實際上是虛榮心較強的類型,他希望別人對他的淵博表示認可、恭維以至於讚美,以此來肯定自己。這時你不妨順著他的意思,以恰當的讚美來讓他的心理得到滿足,再針對他的理性需求來進行誘導、說明。
區別身份
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的人總會有不同的需要。男士往往占有欲強,追求強壯、成功;女性則多有保持青春的皮膚、體態的強烈願望;老年人講究實惠、耐用;年輕人則追求時髦、新奇;白領階層購物講究檔次;工薪階層買東西常會東挑西揀,貨比三家,既想不落人後,又想能省則省。隻有區分不同的身份、背景,才能有效地賣出自己的產品。
就好比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一個“熱線按鈕”,它能迅速地打開對方的心扉,使人能自然而然地接納你的建議,既不牽強更不會排斥,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投其所好”。你隻有找到了“熱線按鈕”,才算找到了打動對方的利器,才能遊刃有餘地銷售自己的商品。
3.感恩知孝,是創造卓越的動力源泉g
在職場上,你應該如何做到以客戶為重點,如何對待不滿意顧客,並把他們轉變為你最固定、最忠誠的顧客呢?這個問題並不簡單,但隻要你每天堅持訓練實踐就能辦到,許多企業都在這方麵取得了成功。
傑·卡爾森,作為SAS航空公司的總經理,曾經說過:“整個公司,從外在的製服到內在的定期結賬,都是以服務為中心的。”作為一名成功的個人計算機推銷商,米克羅·賽特也承認良好的服務是最佳的促銷手段。在一家國內較為知名的大飯店裏,餐桌中心都放著一張寫著“百分之百的滿意保證”的卡片,而且飯店經理還會親自到餐桌邊巡察,以便發現顧客的不滿意之處。
聯航的一位空中小姐說她們的工作就是滿足顧客的一切需要,並爭取做到讓他們下次仍選擇她們的航班。成功的企業和它們的服務人員無一例外都能做到這一點。
對於許多企業管理者來說,盡管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顧客服務”這個詞,但他們並不懂得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因為顧客服務並不僅限於服務顧客,服務顧客隻是公司所做的,而顧客滿意則是顧客自身所感受的,並且發自其內心的。優良的服務有助於顧客滿意,但是便利整潔的營業環境,良好的銷售、優質的產品、完善的售後服務及高效的人力資源管理等等同樣能達到這一效果。換一句話說,好的服務態度僅僅是一個成功的、以顧客為中心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無論是什麼公司,即使已經注意到了服務態度問題,也是遠遠不夠的,對企業而言,應將重心轉向企業外部,即客戶身上,要調動企業的全部資源去滿足客戶,使其得到全方位的滿意服務。這樣,企業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