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雷紅.如何看待我國體育發展戰略中的舉國體製問題[J].成都體院學報,2003(1).
2.範宏偉,權杉,董玉峰.中國體育體製改革的理論基點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10).
3.張靜,張春華.對我國公共服務體製改革的幾點思考[J].理論界,2008(7).
4.李粲.中國體育體製的新格局——論體育體製改革與群眾體育活動的換位思考[J].遼寧體育科技,2008(4).
5.張新萍.製度創新與製度變遷——對中國競技體育體製改革的新製度經濟學分析[J].體育學刊,2007(1).
6.鄭國華,熊曉正.中國體育改革的曆史回顧與展望[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6).
7.薑仁良.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係設計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6(7).
8.郭惠平,唐宏貴,李喜傑等.對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社會化改革的再思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11).
9.高雪峰.後奧運時期中國體育體製變革走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11).
10.吳光遠,宋薇,吳文婷等.競技體育的發展必須遵循北京奧運三大理念[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2).
11.易劍東.我國體育體製轉型的四個關鍵問題[J].體育學刊,2006(1).
12.劉東鋒.中國體育管理體製改革的路徑選擇[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2).
13.鮑明曉.中國體育體製改革綜述[J].北京體育師範學院學報,1997(6).
14.李卞嬰.2008年奧運後中國體育體製的改革之路[J].體育學刊,2008(2).
15.吳光遠.北京奧運會三大理念的哲學解讀[J].體育文化導刊,2006(2).
16.陳穎川,吉建秋,吳明.大眾體育主體歸位的運行基礎及其社會性建構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5(5).
17.張小林.精英體育,國家難以承受之重——當前我國體育模式的缺陷與社會質疑綜述[J].體育學刊,2007(9).
18.張尚晏等.社會轉型期我國體育體製模式的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4).
19.唐宏貴等.湖北省“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時期”群眾體育達成目標與評估指標體係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6(6).
20.高雪峰.中國競技體育係統運行機製及其發展對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9(1).
21.王前,彭淑蓉.論我國政府績效評估組織體係的優化[J].雲南行政學院學報,2007(3).
22.焦厚嘉等.創新型國家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係研究[J].統計與決策,2007(19).
23.吳光遠.也談體育的定義[J].體育文化導刊,2003(7).
24.梁曉龍.論我國競技體育的舉國體製[J].體育文化導刊,2004(7).
25.程嬌嬌.2008年奧運會後我國體育體製改革趨勢探析[J].考試周刊,2008(13).
26.盧元鎮.世界之交體育運動發展回顧與展望[J].體育科學,2000.
27.胡小明.“舉國體製”的改革[J].體育學刊,2003(1).
28.秋風.金牌蒙蔽了改革的視野[J].中國新聞周刊,2005,10.
29.陳天祥.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0.張維迎.產權,激勵與公司治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31.高培勇,崔軍.公共部門經濟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2.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EB/OL]http://www.spor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