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更加完善,基本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因此,構建服務型政府已成為了我國新時期政府行政改革的發展方向。建立公共服務型體育體製,成為後奧運時代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是推動體育體製轉型發展實現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的必由之路。
本書從體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出發,就傳統體育體製轉型到公共服務型體育體製構建問題進行了研究,著重對公共服務型體育管理體製形態和結構,評價依據以及其與非公共服務方麵的關係,公共服務體製下體育產品與服務供給形式和存在的問題等進行了分析,並且對公共服務市場化、民營化中政府責任界定等問題也進行了深入分析。針對過去很多體育體製改革的舉措雖然都以市場化為目標和價值取向,但實際都以加強政府管理責任和管理能力為出發點和最終歸屬問題。強調應構建以顧客需求為導向,服務於民生需求的體育公共服務體製。在傳統體育體製向公共服務型體育體製轉變中,隻有以更加市場化的方法,豐富、完善和改造傳統體育體製的運行模式,充分利用“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來調控社會資源在各項體育事業中的有效配置,才能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繁榮發展,滿足小康社會對體育的多層次需求。隻有公共服務型體育體製才能夠有效克服傳統體育體製在運行調控中手段的單一性和片麵性,才能更好地兼顧國家、社會、群眾三者的利益,實現體育事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在體製轉型中,政府體育管理部門應逐步實現從體育資源配置職責向管理體育發展秩序職責轉變,改變長期形成的體育事業管理“缺位、越位和不到位”問題。在公共服務型體育體製構建中,既要引入市場化的公共體育產品(服務)供給方式,同時更要突出服務質量問題,因此,建議在新體製構建中應引入全麵質量管理手段作為抓手,推進傳統體育體製向服務型體育體製的轉型。
本書內容在研究中引用和參考了一些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以往的研究極大地豐富了公共服務型體育體製的體係,為後續研究者搭建了平台,為此,我們向國內外學術先行者們表示崇高敬意。由於我們的水平有限,研究成果中會有許多缺點和錯誤,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雷紅
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