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藥學研究(一)(1 / 1)

一、專論

本草學研究

中國的本草學是世界上形成最早、最為係統的傳統醫藥之一。曆代本草著作反映了中華民族數千年應用天然藥物防治疾病的曆史。在崇尚自然、重視傳統醫藥的今天,對反映不同時期的傳統醫藥的藥學史和本草學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一、本草著作的輯複整理與校釋

1999年內的本草及相關典籍的整理出版,選題窄,種類少,不及前幾年活躍,進入了相對低潮期。新近出版發行的經典有:公元982~984年日本人丹波康賴編撰的《醫心方》(校本),《禦纂醫宗金鑒》武英殿版排印本《千金翼方校注》以及上海文藝出版社的《古今圖書集成草木典》(影印本入湖南科技出版社的《湖湘名醫典籍精華,本草卷》;此外一些市場看好的本草醫藥典籍也陸續出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的“明清中醫叢刊”之《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疏》;科學出版社的“曆代中醫名著精華叢書”之《本草綱目》(精華本);天津科技出版社的“實用中醫古籍叢書”之《瀕湖脈學》、《醫林改錯》;科技文獻出版社的《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精選》;世界圖書公司的《白話全譯本草綱目》。

本年度新近編著本草著作:《“本草綱目”彩色藥圖》收藥1225種,彩色照片4000幅,文字說明120萬字,書1998年出版,光盤(2張)1999年出版;

《日本現存中國稀覯古醫籍叢書》,深人調查日本現存中國散逸或稀見古醫籍的基礎上,從近年陸續複製回國的數十種古醫籍中,精選15種而成。內容涉及脈學、本草、針灸、傷寒、軍隊外科及臨床各科,158萬字。

《中華本草》,全書共34卷,其中前30卷為中藥,先行一次出版;後4卷為民族藥專卷,分藏藥、蒙藥、維藥、傣藥陸續單獨出版。《中華本草》為全國500餘名專家曆時10年的傾力之作,中藥部分共收載藥物8980味,插圖有8534幅,篇幅約2200萬字,引用古今文獻1萬餘種。《中華本草》(精選本)收常用中藥535味於1998年先期出版。

二、本草文獻研究及本草源流

重點本草著作的專題研究是藥學史及本草學研究的重要環節。朱墨分書是早期本草著作保存兩種不同原文的顯著特點,從體例、文字綜合考究之角度,將朱墨分書的《本草經集注》和《新修本草》殘卷與有關傳本作了比較研究,指出朱墨分書的殘卷對甄別《本草經》佚文、確定《本草經集注》的編寫凡例,研究《本草經集注》與《新修本草》及《證類本草》的異同均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亦為輯複、研究宋以前諸家本草拓寬了視野⑺。

唐宋以來的本草著作大都以印數不多的刻本傳世,不同的版本,其內容也會有差異。以宋代官修本草《開寶》、《嘉佑》、《圖經》引用《本草拾遺》的版本內容進行考證,結果發現《證類本草》所引用的《本草拾遺》同《開寶》、《嘉佑》、《圖經》等官修本草引用的內容有異,並非同一版本。因此,在對《本草拾遺》的研究時應留意其傳世版本的不同。

《玉龍本草》、《滇南本草》是流傳於我國西南部地區的地方性本草。“納西族的本草書一玉龍本草”一文講述了追尋《玉龍本草》、關於《玉龍本草標本圖影》及所收載的藥物品種《滇南本草》與管浚考證了《滇南本草》的作者,評述了管浚一家對《滇南本草》的貢獻。

此外,“《神農本草經》書名出現時代的討論”、陶弘景《本草經集注》對本草學的貢獻、“清輯《神農本草經》以孫星衍本為優”、“《開寶本草》研探”、淺談趙學敏對《本草綱目》的補正、“《本草求真》的求實之處”、“曹炳章藏孤本《本草明辨》考證”等文對幾種有影響力的本草文獻進行了諸多方麵的研討。

本草史、本草源流亦有所述及,“《本草圖經》與現代中藥鑒定學的淵源”、“《本草綱目》和日本漢方醫藥學”、“筆記類文獻在本草研究中的價值瑣談”、“清代以前本草文獻沿革”秦朝醫藥發展當議等文論述了本草學發展對現代藥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