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秘遺址(1 / 3)

地質大學內有一間小院落,座落在院後的小湖邊,湖邊沿岸滿是種植著楊柳樹。正是三四月間微風吹拂之時,鱗波蕩漾、柳絮輕楊,清風醉人心脾,是一處絕好的休閑去處。

座落在綠蔭清水包圍中的這間小院的主人名叫張經緯,是本校考古係的教授,今年二十六周歲年紀。卻獲得了博士導師的學位,按理來說在學術界這個圈子裏麵,這麼年輕的小夥子就能獲得如此學位的,不敢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吧,也是極其罕見的,三年前以其畢業論文《論釋、道與中國祭祀文化》獲得考古學大獎,文中提出的觀點、看法在圈中引發了極大反響。甚至引發過幾場專門為此開展的大型學術研討會,因此完全可以算得上是“鳳毛麟角”的了。

其實這張經緯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煉心宗”三十九代宗主,自九年前他師父乾陽真人霞舉飛升之前將一派掌門之位傳給了他,說得好聽是一派掌門,說得不好聽就是一個“光杆司令”,自師父飛升之後本門就隻留他一人,又無師門子弟,典型的一孤家寡人說起來這“煉心宗”的來曆其實也不小,原是公元前1167年時王重陽真人創立的全真教的一個分支,自丘處機真人一脈傳下。

“煉心宗”講究“入世煉心,百無禁忌”的宗詣入世修行。曆代門人必須經過紅塵曆練,一不小心易被紅塵眾生種種幻想所迷不知“本心”,所以擇徒標準十分嚴格,非大智大勇心智堅定的人不可。

那全真教曆代講究儒、釋、道三教合一,不分彼此,那修行法門也是五花八門,什麼宗密、禪定、劍修、養氣、奇門五行、符咒無所不包。

張經緯此人身高一米七五,不胖不瘦的身材,微突的下頷,薄薄的嘴唇以及挺拔的鼻梁上戴著一副眼鏡加上那被微風吹拂的一頭散亂的長發,使他看上去頗具學者風度。

此時的他手持一竿釣竿坐在湖岸邊的石凳上全神貫注的盯著四米開外,隨波沉浮的魚鏢。

頭上柳絮隨著微風不時撫過他的頭發,腳下泡在湖水的魚網中幾尾金色小鯉魚不時將漁網衝得兩邊搖晃。仿佛想要衝破這桎梏回歸湖中母親的杯抱。

在湖水中起伏不停鮮紅的魚鏢,突的向下一沉,片刻又浮起平躺水麵,張經緯“嘿”的一笑,雙手一提“上鉤羅!”但見一竿複合式炭素漁竿彎成一道弧形,隨即一條金紅的魚兒被釣離水麵,猶自不甘心的擺動著金色的尾巴想要掙脫。

張經緯哈哈一笑豎起漁竿將那鯉魚蕩到麵前一把抓住,右手指著掙紮的魚笑道“魚呀魚,落得我手中也算是你的福氣,你掙紮個什麼勁?”

當下取下魚鉤將那魚扔進漁網中,回頭上好漁鉺正要下竿時,衣服口袋中的手機響起動聽的音樂聲,張經緯掏出手機一看,

來電顯示“老王頭”.

那老王頭叫王有發50來歲,老王以前曾是張經緯的老師,張經緯畢業前一年調到省古文化博物館做館長兼任考古大隊長,經常帶他出去搞發掘鑒定文物什麼的,兩人之間配合的很好,平時張經緯沒課經常去老王頭家蹭飯蹭酒,老王兒子女兒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姓楊,本來兩個老人家在家就有些冷清,一來二去走得近了關係也就很融洽,與王老頭屬亦師亦友的那種,算得是忘年之交。

張經緯按下接聽鍵,頓時從電話那頭聽老王激動的有些喘息的聲音

“小張啊,你在哪兒呢,敢緊過來我這邊,我有急事找你呢”。

張經緯笑了笑“什麼事情,害您老這麼激動啊?”

電話裏又響起老王嘀咕小聲音“我告訴你啊,神農架那邊發現一個上古遺址,小莉這會已經帶著大貴他們趕過去了,這事電話裏不好說,你把小劉也叫上過來一下”頓了頓老王頭又不忘叮囑一下“將資料和工具帶齊備點,多帶幾件替換的衣服,指不定今晚就要出發呢,校長那裏你不用去了,我已經給你請過假了。”

“嗯--嗯--好,我知道了。我馬上過來”張經緯掛掉了老王的電話順便拔通了助手小劉的電話。

“劉瑩啊,我是經緯,今晚上到王老那兒集合,把你的‘寶具們’帶上,又要開工了。”

張經緯收起漁竿漁網回到宿舍,收拾了幾件衣服和幾把考古用的工具;裝在一旅行包裏,抬手看了看表已經下午4:30了。

“嘿,看來今兒個,又得蹭上老王的一頓飯了”張經緯笑了笑背上旅行包,拎起剛才釣起的幾尾鯉魚。反手鎖了門,就直奔博物館職工院去了。

從學校到老王頭家不太遠,出門上公交不到半個小時就到了。由於經常來,看院門的門衛認識他,張經緯打個招呼就徑直上了四樓;

“叮咚”張經緯抬手按了按門鈴,片刻門“吱”打開了,露出一張滿麵紅光的臉,鼻子上架著一副老花鏡,禿了一半的腦門周圍,圍著稀疏黑白參半的頭發。不是老王頭又是誰?

“等你半天了,來來來,我給你看好東西!”話未說完就要拉著張經緯,往裏麵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