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辰今年二十五歲,長著一張大眾臉,出了耳墜比較大,左耳上有一個明顯的黑痣,全身肌肉明顯之外,再無其他特征。因為讀了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大學,畢業後有沒有什麼好的關係,隻能閑賦在家,好在家裏還有幾畝田地,周辰也勤快,日子倒也還算可以。
周辰家住在雲山省的曲臨市羅花縣,在羅花縣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稱為鬼節,家家戶戶在這個時候的晚上都要燒紙燒錢,燒金送銀,讓死去的先祖親人得以慰藉九泉。
周辰的父母世代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老實農民,對於這天更是格外重視,特別是周辰的母親王大藍早在幾天之前就把要燒的紙錢準備好,今天天剛亮,就催促周辰趕緊起床,把地裏的夥計忙完了,早些回來。
周辰利索的起床,穿上專門幹活穿的髒衣服,麻利的洗漱之後,王大藍已經把熱騰騰的麵條給他準備好了。
“媽,我爹今天回來麼?”周辰一邊吃著麵條,一邊問道。
父親過完年就和大哥一起去省城打工了,說好昨天回來的,但是讓路上的車況耽擱了,說今天回來。
“他們是早上八點的車,中午就該回來了,你今天也回來早些,一起吃午飯。”王大藍邊忙邊回答。
“知道了,牛別喂草了,我帶出去放。”周辰看到母親要給牛喂草,急忙說道。
“也好,趕著牛車去,來回也方便一些。”王大藍放下青草,又忙著去給豬添水。
周辰狼吞虎咽的吃完麵條,在把空瓶子裝滿水,放在牛車上,把家裏壯實的牛拉了出來,架上車,對著在豬圈裏忙活的王大藍說了一句“媽,我走了!”就“駕,駕。”的趕著牛車出發了。
周辰所在的寨子叫做牛寨村,是一個還算大的村莊,全村總總公共有大概一千戶人家左右,改革開放這些年,已經給農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裏洋樓比比皆是,周辰也想掙錢給家裏也蓋起洋樓,讓父母安享晚年。
周辰雖讀書不成氣候,但是為人很不錯,在全村也是出了名的乖孩子,村裏人看到他,老少都熱情的打招呼。
“小辰呀,要去山上啊?”一個有老者,尊坐在村間大道的石墩山,抽著旱煙問道。
“早呀,李大爺,我去田裏看看!”
“今天也不閑一天?”說話的是一個農婦。
“去田裏看看就回來!”
“晚上等著我呀,幫我帶點牛草。”一個有些黝黑的男子從院子裏伸出頭來,嘴裏還含著牙刷,滿嘴的牙膏泡沫。
“好,你弄好叫我,我等你!”
周辰很熱情的一一回答,他是典型的農村人,也繼承了農村人特有的淳樸,對於村裏人的一些要求,能辦到的,都會盡量滿足,鄉裏鄉親的,那個沒一些事。
周辰家的天地大都在高山深凹之處,車馬行走很是不方便,周辰趕著牛車隻能走到大山腳底下就不能前行了。
喝了一口水,把牛從牛車上解下來,把鐮刀,水放在背筐裏,牽著牛就往山上走。
七月總是陰雨綿綿,今天天氣雖好,但本就是泥土踏出來的小道更是粘黏得厲害,讓周辰有些步履維艱,才一會,腳環處已經沾滿了稀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