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到京市(2 / 2)

姚啟到京市的第一站和別人不一樣,別人都是不到長城非好漢,或者是先去故宮。再愛玩的就去歡樂穀。但是姚啟卻先去了明十三陵,明十三陵坐落在京市的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這裏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

姚啟想看看這民國期間軍閥大盜孫殿英都沒辦法的明十三陵到底有多高明。也順便瞻仰一下前輩風水師的超高造詣。

姚啟登上天壽山巔劇目遠眺,好一處陰山陰向陽山陽向風水寶地。十多條大小龍脈飛來有群龍聚首之態,看來朱棣皇帝選址時確實下了一番苦心。朱棣想要福佑自己的子孫後代奈何人算不及天算,雖然朱棣給後人留有龍穴但是奈何還是被後人諸多的墳墓破壞了風水壞了龍氣,致使傳承斷絕滿清入關。

觀看完十三陵姚啟又去了京市的小十三陵和一些名勝古跡,但是大多古跡已經被人為的破壞了。隨著荷包裏的錢一天天下去了姚啟也沒了遊玩的興致了,看了看口袋裏還剩一千來塊錢姚啟下定決心先到大興的農村裏租一間便宜的房子然後就去找工作。

姚啟在大興的黃村很快就租到了個四百塊錢一個月的房子,可是工作卻遲遲沒有著落。找來**員。眼看口袋裏隻剩下不到三百塊錢了,難道真的要去找大姐和二姐來救急嗎?這也是姚啟最不願的,可是工作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

姚啟路過西單的時候發現那裏算命的不少,看起來生意也還不錯的樣子,一般批一卦在一百左右。姚啟一想憑自己跟師傅學的本事一天多了不說,批個十卦八卦的就一千一個月就三萬,比姐姐她們朝九晚五的一個月才萬來塊錢合適多了。這工作還自由,嘿嘿就這麼辦。想到這裏姚啟不由笑了。

想到就做姚啟花了十幾塊錢買了個墨鏡又買了個馬紮然後又買了塊布在上麵畫上八卦陰陽魚,橫幅上寫上鐵扣斷生死的字樣。就這樣吃飯的家夥事算是齊活了。

第二天下午姚啟也帶著家夥事來到了西單,在老人的指點下交完了攤位費打開家夥事開始等待算命的上門可是從下午四點一直等到華燈初上姚啟這裏一個人也沒有。沒有算卦的嗎?不是隻是沒有找姚啟算卦的而已,姚啟兩邊的同行都忙的不行了。

就這樣一連幾天姚啟是一張沒開,在他眼裏狗屁不通純屬唬人的老張和老楊這兩個大忽悠卻每天進賬八九百上千塊。

這幾天姚啟閑著沒事也經常和老張老楊瞎侃,慢慢的也混熟了。姚啟也納悶了為啥自己就是開不了張呢?自己可是有真材實料的啊,完全不是兩邊的江湖騙子能比的啊。最後在老張和老楊的指點下姚啟才明白原來是人家看他太年輕不信任他,說白了就是嘴上眉毛辦事不牢。一個二十一二的小夥子你會算啥卦啊,你看看你兩邊的師傅那個不是一臉高深莫測的高人樣啊。

姚啟一咬牙把口袋裏僅剩的一百五十塊錢買了把假胡子站嘴上,戴著墨鏡每天也裝模作樣的拿本書看。別說這樣還真有人來找他了,姚啟終於開了張。

隨著姚啟的開張由於姚啟確實有真材實料,慢慢的口碑也傳開很多人都知道了西單來了個姚神算生意也就慢慢的好轉了過來。找姚啟算命的竟然超過了擺了好幾年地攤的老楊和老張,這兩個損友經常說姚啟是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

姚啟也不是小氣的人,自從生意好了就經常收攤了就拉著老楊和老張一起去吃吃燒烤喝喝啤酒反正大熱天的回去也睡不著。好幾次都喝過點了錯過了回黃村的公交車,都是去老張家過的夜。

姚啟從老楊和老張那裏也了解到了他們兩個以前就是一個車間裏的工友,後來又一起下崗了,為了養家糊口兩個人看了幾本算命的書就到西單這裏練攤算命了。老張家有一個女兒今年上大四了,在北青大學金融係,姚啟去老張家過夜的時候就是住的老張女兒張曉曉的房間。老楊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上高三二兒子上高一。兩家老小就靠老張和老楊練攤維持生活。

他們兩個怕孩子在學校裏被人笑話自己的父親是擺地攤算命的江湖騙子一直不敢讓孩子知道他們的職業一直都騙孩子說自己現在是公司裏的領導了天天忙要加班。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父母為了讓孩子過好自己吃在多的哭受再多的累,哪怕在外麵遭受了這麼多的白眼可是依然無怨無悔。姚啟看看老張和老楊又想起了自己從未謀麵的的父親不由感到一陣心酸,都是做父親的怎麼差距就這麼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