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再見,台灣(2)(1 / 2)

陳江會召開,台灣非常重視,媒體更是關注。居然有560家中外媒體,齊紮圓山飯店。長槍短炮的攝影機,高價位的掛著像小炮般鏡頭的照相機,一拍起照來,那“哢嚓哢嚓”的動靜,聽起來,就是燒錢的感覺,也氣派得讓人泄氣,自歎沒法比。

為了完成我的畫麵采訪,我提著自己不到800元人民幣的傻瓜照相機,很悠閑地度到這些手持“長槍短炮”的攝影家對麵,調視鏡頭給他們拍照。一幫文字記者,在後台笑死,說我的舉動,估計當場“雷”暈倒無數的中外攝影同行。

陳江會期間,我直播連線了雖不到10次。但每次講的內容,都是會談正事。其實,會場上的花絮也不少。這幾天,500多家媒體,大家為搶占一個有利的錄音或者拍攝位置,真是大動腦筋。提前一天,往記者室座位上或者在采訪場地的地上,用白紙寫上自己姓名或者采訪單位,標簽式地貼上。大家充分運用著國際上“屬地先占”的原則。可以說,曆年海峽兩岸兩會的召開,眾多中外媒體,本身就是一個亮點。

2010年12月21號,《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簽署的那天早上,中外500多家媒體的記者很早就雲集在圓山飯店12樓大會議廳。會議為記者在會場一邊,專門搭起了一個有半人高的大鐵台。

從正麵看,這些敬業的記者們個個手持各家的采訪設備,站在高高的鐵台或台上放著的椅子上。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猛一看,真像一個參差不齊的、龐大的合唱團隊。大家歪瓜裂棗地或蹲或站或坐在鐵台上、椅子上,嘰嘰喳喳、嘻嘻哈哈地說個沒完。那景象,實在是太逗了。但這隻是會前,一當會議開始,大家搶鏡頭那瘋狂勁兒,那專注勁兒,那迷人的“哢嚓哢嚓”聲音,又會像波浪聲一樣,一波又一波地響起,令人心生敬佩。

我記得,在20號中午12點10分,我給華聯節目做第一通直播連線時,由於要兼顧現場錄音,又怕拍不到陳雲林到達圓山飯店的第一鏡頭,我便站到飯店一樓大廳門外側麵的玻璃門前。

當時,門外有許多等候的記者和安保人員。我身邊,也站著一個男子,個子不高,麵無表情。我以為,他也是一名記者。好在,我直播時,是用的手機耳機連線,所以不知情的人根本不知我是在直播。剛直播完,陳雲林的車隊也到了。就在陳雲林夫婦下車的一瞬間,我身邊的男子突然高呼“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口號把我嚇了一大跳。

原來,他是一個台獨分子。很快,騷亂的場麵恢複了平靜。但騷亂的畫麵,被一些電視媒體,直播了出去。我真覺得好笑。一個人的異議,根本代表不了什麼,也說明不了什麼。但就有那麼一些媒體,專門捕捉這些極端個別的現象,並把它無限地放大百倍、千倍。大有一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唯恐不亂之感。

為了配合媒體這幾天的報道,台灣方麵做得很努力,專門在圓山飯店一樓右側,為大家辟出一大間記者室。無奈飯店老舊,空調不能調節,要麼不開,要麼一開就奇冷。反正,坐在空調正好對吹位置上的我,病情再次加重,泡澡也不再管用。我隻好翻出準備回北京時穿的長大羽絨衣穿上。在一大群穿著單衣、T恤的記者群中,我的打扮很是招眼。但願,他們別把大陸人都想象成我現在這樣的弱不禁風。我希望自己留給人們的印象,是大陸人都很健康,很漂亮,很自信,很有教養和修養的印象。一部分台灣人到過大陸個別還比較貧窮、還有些落後的地方,就認為大陸全是這樣,就以為大陸人身上沒有上麵的任何一個元素。井底之蛙的思維,有時是很可怕的。他們太不了解已經改革開放幾十年的中國大陸之巨變了。在這點上,我特別為大陸首善陳光標擊掌稱慶。這些天,陳光標正好在台灣勘訪,也是住在圓山飯店。他準備在2011年初攜帶母親家人來台旅遊,於是先來考察安排好。同時,也是為到台灣來投資做先期考察。陳光標在台灣表示,預計2011年,他將在台灣投資人民幣30到40億元,開設一家五星級的“黃埔大廈”飯店。同時,將在台灣投資垃圾回收。陳光標說,他將成立海峽兩岸慈善基金會,每年對台捐助2億人民幣的善款。陳光標表示,將勸說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加入“裸捐”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