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漂泊的火焰(2 / 3)

在回內比達河穀之前,他倆還想去一趟本納王國。沿著凱恩河,兄弟倆穿過了一片又一片的柚木林和竹林,這兩種高大的樹木在印度的數量之多,似乎要把整個國家都吞沒了。本納王國的土地富含金剛石礦,有大量為王公開采礦石的工人,他們的生活極其悲慘。在這些人當中不乏那納的忠實信徒。盧斯萊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曾談到過這位王公,“他非常清楚英國的統治對布德爾肯德意味著什麼,因此他寧願當一個富有的大土地占有者,也不願去做一位徒有虛名的小國國君。”他確實是一位富有的大地主!本納王國北部那片長達三十公裏金剛石礦地全部屬於他個人所有,同時,他還雇傭了大量的印度人為自己開礦,他的金剛石在見納勒斯和安拉阿巴德市場上的同類產品中成色最好,售價也最高。但那些極其辛苦的礦工們卻過著非常不幸的生活。隻要礦石的產量下降,王公就會毫不留情地拿他們開刀。因此,從他們中間,那納-薩伊布應該不難找出好幾千個隨時可以為擺脫英國人的統治而不惜丟掉性命的誌願者,他確實如願以償。

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兄弟倆才重新走進內比達河穀,打算返回堂蒂村落。但想到將在南部地區與北麵配合同時發動起義,他們又打算在博帕爾停下來去看看那裏的情況如何。這個重要的穆斯林城市一直是印度的伊斯蘭教中心,該城的貝戈姆在大暴動期間,曾效忠於英國人。

五月二十四日,那納-薩伊布和巴勞-洛帶著十幾個古恩德人來到了博帕爾,這天是當地慶祝穆斯林新年的最後一天節日。兄弟倆都裝扮成陰沉可怖的僧丐,身上掛著圓刃的長刀,還不時地用刀拍打自己,但這既不會很疼也沒什麼危險。

有了這身打扮沒人還能識破他們的真實身份,兄弟倆跟隨著儀式隊伍從一條街走到另一條街,隊伍中間夾雜有許多大象,它們的背上都馱著一座二十尺高的小塔廟,他們從大象身邊穿來穿去,一會兒混入身穿華麗的繡金長袍頭戴直筒無邊帽的穆斯林的行列,一會兒又鑽進樂師、士兵、舞女和喬裝改扮成女人模樣的年輕人的隊伍——這群怪裏怪氣的人給宗教儀式帶來一種狂歡節的氣氛。在這些裝扮各異的印度人中不乏有許多那納的忠實信徒,他倆一邊若無其事地在人群中穿梭,一邊卻在迅速地傳遞著一八五七年的印度暴動兵們熟知的暗號。

這天晚上,所有的人都來到位於城市東郊的一個湖畔。

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叫喊,火槍發出的爆炸聲和劈裏啪啦的鞭炮,在成千上萬個火把的照耀下,這些狂熱的印度人把大象背上的小塔廟全都扔進了湖裏。慶祝新年的節日由此宣告結束。

這時,那納-薩伊布突然感到有一隻手搭在自己的肩膀上。他猛轉過身,發現一個孟加拉人正站在麵前。

那納-薩伊布認出此人是自己在勒克瑙的一位老同夥。於是用目光詢問著這個孟加拉人。

後者說話的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那納-薩伊布卻不動聲色地聽得一清二楚。

“莫羅上校已經離開了加爾各答。”

“現在他在哪兒?”

“他昨天在貝納勒斯。”

“他要去哪兒?”

“去尼泊爾邊境。”

“去幹什麼?”

“去那裏住幾個月。”

“然後呢?……”

“回孟買。”

這時傳來一聲口哨。一個印度人穿過人群來到那納-薩伊布身旁。

原來是卡拉加尼。

“立刻出發,”大頭人對他說道,“去找已經來到北方的莫羅,緊緊跟著他。必須不借任何代價堅決完成這項任務。在他越過溫迪亞山脈進入內比達河穀之前,不要離開他半步。到那時,切記要來通知我。”

卡拉加尼隻點了下頭作為回答,便消失在人群中。大頭人的一個小手勢對他來說都是一道命令。十分鍾後,他已經離開了博帕爾。

這時,巴勞-洛也來到他身邊。

“我們該走了,”巴勞對那納說。

“是,”那納回答,“我們必須在天亮以前趕回堂蒂村落。”

“上路吧。”

兄弟倆帶著他們的古恩德人沿著湖的北岸一直走到一個偏僻的農莊。馬匹正在那裏等著他倆和小分隊。這些用大量辛香飼料喂養的快馬一夜能跑五十英裏的路程。八點時,他們已經飛奔在從博帕爾通往溫迪亞山脈的途中。

大頭人之所以想在天亮之前趕回堂蒂村莊,純粹是為了謹慎起見。確實,最好不要讓任何人知道他已經回到了河穀地區。

所以這支小分隊一直以最快的速度馬不停蹄地往回趕。

並駕齊驅的那納-薩伊布和巴勞-洛相互保持著沉默,但腦袋裏卻裝著同一門心思。這次從溫迪亞山脈的那一邊,他們帶回來的不再僅僅是希望,而是確信,確信會有無數的印度人加入他們的行列。整個印度中央高原都在他們的掌握之中。縱然英國的兵力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分布再廣,也無力抗擊暴動兵如野火燎原般的初期進攻。他們的殫精竭慮必將使暴動迅速擴展開來,不久,沿海一帶的印度人就會瘋狂地築起一道攻不可破的防線,使皇家軍隊潰不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