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知識的係統化,能夠把繁而雜的知識變得簡而精,從而完成書本知識由“厚”到“薄”的轉化過程。係統化的知識,容量大,既好記又好用。經過係統複習,可能用幾頁紙就把一本書的要點整理出來了,而一個專題可能隻需要一張圖表就夠了。經過係統複習後所產生的複習綱要、係統表、示意圖、比較表等,往往集中反映了各種概念、原理之間的相互關係,它們是知識的骨架,抓住了它,可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第三,係統化的知識有利於加強記憶。道理很簡單,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記,而聯係著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記。新的概念、新的原理,一旦納入了知識的係統之中,成為其中的一部分時,就和舊知識建立了必然的聯係,這種聯係一旦建立就很難忘記,因為新知識和係統知識掛上了鉤。如果你係統複習了“光”的初步知識,再來回憶,在你的頭腦中就好像出現了一張“知識網”,這張“網”,把知識的要點、各種現象、各個概念,以及原理之間的關係,清清楚楚地展現了出來。這時,你會感到知識的掌握比過去清楚多了,還會有一種輕鬆愉快的體驗。
要想做好知識的係統化,一是要靠平時把概念和原理學好,為建造“知識大廈”備好料;二是要肯於堅持艱苦的思考。思想懶散,逃避艱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識的;三要學會科學的思維,要學會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分類、歸納、演繹等科學的思維方法。要知道,科學的思考會大大加快組建“知識大廈”的速度。
4.綜合應用,能夠使知識進一步實用化。
我們知道,在各種各樣的考試中的題目是綜合性的,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也多是綜合性的,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應用綜合性的係統化知識才行。在係統複習的後期,通過做適量的綜合題目,一方麵可以檢查自己知識係統化的水平,另一方麵又可以促進知識的係統化進程。經過係統複習時的綜合練習,應用係統化的知識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必將大大加強,使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二)係統複習的程序
係統複習大致可以分為四步:
1.閱讀
就是圍繞複習的中心主題,認真地看書、看筆記、看作業和試卷等。通過閱讀使掌握的知識迅速回到原來曾經達到過的水平。當然,在閱讀過程中,如果發現了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弄懂,發現了沒有記住的知識,要想辦法記住。
在閱讀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以大綱為依據,以課本為主,圍繞課題這個中心,著重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領會。
(2)閱讀前,盡量采用嚐試回憶的辦法,先自己考考自己,看看獨立掌握知識的情況,可以拿張草稿紙,在上麵把回憶的線索寫出來。如果堅持把回憶和閱讀結合起來,並堅持多思考,閱讀時就會更加專心。
(3)閱讀速度要根據對知識掌握的實際水平來決定,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凡是學得較好的部分,就可以很快地過一下;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則要多花點時間,並留下記號,以便在以後學習時提醒自己。
(4)在回憶、閱讀和思考的過程中,要隨時想著怎麼把自己的思考成果用筆記形式固定下來。有了好的想法要隨時記下來,作為下一步整理複習筆記的原始材料。因為係統複習的過程比較長,好的想法不隨時記下來,複習到後麵就可能把前麵的忘了,這很可惜。
綜上所述,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征是:“俯而讀,仰而思”,並以思考為主,閱讀和回憶都是為了促進思考,至於下一步製作的複習筆記,就是這一階段思考的成果。
2.整理
指整理出係統複習的筆記。
通過認真的思考,最終形成了完整而又係統的知識,應當十分珍惜這個學習成果,並及時用複習筆記的形式,把它記錄下來,使這些思考的成果,可以長久地保存下來。
完整的複習筆記,可以使學習保持連續性。再複習時,就可以迅速回到原來曾經達到過的最高水平,以這個高水平為起點,可再進行更深一層的學習。這樣,複習筆記變成了學習進程中的“裏程碑”,從而保持了學習的連續性,避免學習時一次又一次地簡單重複。有了複習筆記,有助於實現知識的“繁而雜”向“少而精”的轉化。不少學生經過一次一次的努力,終於把厚厚的一本書變成了薄薄的幾頁筆記;把一個複雜的專題變成一張係統表;把容易混淆的概念變成一張比較表;把不易記憶的內容改造為醒目的圖示;把複雜的內容變成一張關係圖。總之,把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描述變成各式各樣的筆記形式,如果再使用彩色筆就更加醒目了。有了複習筆記,時常拿出來看看,可以起到提綱挈領、強化記憶的作用。因為一看複習筆記,就能迅速抓住知識的全局、重點、難點以及內在聯係,又由於是自己整理的,印象深刻,所以是一份極難得的“備忘錄”。有了整理複習筆記的願望,複習起來就會更加專心。因為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考慮怎樣把已經形成的“知識之網”,用最形象、最簡明、最醒目的方式表達出來,這種考慮本身就推動了複習時的思考。沒有整理筆記的願望,係統複習時就容易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