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1)(1 / 3)

授之以“漁”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課前預習的方法與重要性

(一)預習的方法

1.預習法

預習,就是上課前的準備工作,是學習過程的第一個基本環節。預習,能為新知識的學習掃除障礙,提高你的聽課水平,增強自學能力。

做好預習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疏通內容

疏通就是將所學教材內容先看一遍,疏通文字,大體了解教材的基本意思。

(2)摘錄重點

摘錄就是將教材的重點和要點抄錄在預習筆記本上,或者在書上有關的地方劃上紅線。

(3)質疑難題

質疑就是對所學教材上不理解或含糊不清的內容可以在書邊打上“?”,也可以記在預習筆記本上,以便上課時向教師提出或注意聽老師講解。

(4)求解答案

求解就是在學習前查找和閱讀有關參考資料,對提出的問題自己試著解決。

(5)回想知識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把課本合上,將獨立看過並初步理解的內容回想一遍:課文共講了哪幾個問題,主要思路是什麼,還有哪幾個問題不清楚,等等。這樣既可以加強理解和記憶,又能起到檢查預習效果的作用。

預習的結果,應該寫成筆記的形式,以便上課時有所依據。做預習筆記的方法,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不拘一格,靈活多樣。

2.資料卡片法

做資料卡片是積累知識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卡片采用單頁形式,分門別類,每張記下某類學科的某一問題或某一知識要點。它攜帶和記錄比較方便,因為體積小,平時放在口袋裏,你走到哪裏可以記到哪裏。同時,卡片便於分類,便於攜帶和整理,檢索起來比較容易。由於卡片具有這些優點,許多愛讀書的人都喜歡用卡片的方式來積累資料,儲備知識。著名曆史學家吳晗在讀書治學中曾做了一萬多張卡片。他認為做卡片不但能鞏固知識、增加記憶,而且“能把很多的史料、不同的記載,提綱挈領地串起來,就可以發現問題,經過認真研究,解決一些問題”。著名的法國科幻小說作家凡爾納,一生寫的小說就有104部。當時,人們傳說有一個“寫作公司”在為凡爾納寫作,不然,一個人怎能知識淵博到寫出那麼多作品?有個記者執意要揭開這個“寫作公司”的秘密,於是登門拜訪。凡爾納把記者領進自己的房子,指著好多櫃子說:“喏!這就是你要找的‘寫作公司’。”記者好奇地打開一個櫃子:裏麵分門別類地放滿了卡片,卡片上密密麻麻地記著各種資料,僅這一個櫃裏就有卡片兩萬張。可見,卡片雖小,作用卻是很的大。

卡片製作很簡單,可以自己製作。簡易的辦法是,將16開的白紙對裁兩次,就製成了白卡片。在卡片的上方分門別類,左上角為類別,右上角為編號,題目寫在中間。每張卡片的字數一般在200字左右,字數較多時,可記在二三張卡片上。卡片要分類裝入卡片盒或紙袋裏,便於使用。

對於學生來說,資料卡片一般分為三種:

(1)生字新詞卡——這種卡片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外語的好幫手。

(2)文摘卡——摘錄名言佳句、諺語格言、精彩片斷、公式定理等。

(3)隨感卡——記錄平時讀書和生活中的感想和體會。

使用卡片積累資料,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每張卡片根據內容確立一個題目,無論是摘錄還是摘要,都要力求簡潔明了。

卡片的大小要統一,字跡要清楚,以便於存放。

卡片做好後,要及時進行分類歸檔。為了便於檢索和保存資料卡片,最好把卡片集中存放在卡片目錄盒內,卡片目錄盒可以自製,也可以到商店去購買。卡片的排列通常按照內容的體係分類排列。在每一類卡片前插上一個指引卡,標明這類卡片的性質和內容,這樣檢索起來就方便了。

(二)課前預習的基本步驟及其重要性

1.預習的目的和時間的選擇

預習的目的主要是初步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問題和思路;複習、鞏固和補習有關的舊概念、舊知識;找出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預習的時候最好做點筆記,把自己覺得不理解不明白的問題記下來。預習的好處有四:第一,預習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增強其獨立性,減少依賴性;第二,預習中發現問題,找出疑難點,帶著這些疑難點去聽課,能減少盲目性,增強聽課效果;第三,經過預習,對課文有了初步了解,在課堂上就有充裕的時間對老師講授的內容進行思考、消化,有利於深入了解課文內容,當堂鞏固知識;第四,重複是加強記憶的基本手段,課前預習就等於先學習了一遍,有利於加強記憶。

預習中要有側重點,主要了解課文的一般內容,找出疑難點,並標上記號,聽課時就有了針對性。

預習從時間和內容上劃分,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課前預習——指上課前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

(2)階段預習——用一個比較完整的時間,把下一階段要講的一章或幾章的新課內容自學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