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創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分析(1 / 2)

創新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創新性人才為目標的教育

創新教育的內涵是什麼?針對這個問題國內眾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解釋,總結他們的共同點,創新教育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教育,這就是創新教育的本質特征。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麵,來正確理解這一本質特征的含義。

(一)創新的內涵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創新的本質特征是“新穎”。從“新穎”的層次來講,分為原創和再創。也就是說既包括了前所未有的發現,也包括對原有材料的重新組合和再次發現。由此推知創新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前所未有的發明創造是創新,是一種原創;二是再次發現或重新組合也是創新,是再創。從“新穎”的程度和價值來講,包括社會化創新和個體化創新兩大類:社會化創新是指科學家、藝術家、社會學家等特殊人物的創新,這類創新是從社會意義上來考察的,具有社會價值。個體化創新是指人人皆有的相對自己或自己所處的群體而言是新穎的,相對於整個社會則可能並不是新穎的,它具有個體價值。中小學生的創新主要是指後者,這種創新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再創,主要表現為對知識的再次發現或重新組合。再次發現是指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再次發現別人已經總結出的相對於自己來說的新知識,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新規律。重新組合是指把原來幾種知識聯係起來綜合而形成的一種綜合知識,也可以是把一種綜合知識分解成幾部分,然後以新的形式組合起來。

(二)創新性人才的特征

創新性人才必須具有紮實的基本素質。這些基本素質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的價值觀念、人格品質。這也是一個人持續發展的基本素質。創新性人才必須具有良好的創新素質。創新素質主要由以下三個方麵構成:一是創新的精神。主要包括探究的興趣、求知的欲望、對新異事物的敏感性、對真知的執著追求,強烈的成就欲望等等。二是創新的能力。主要包括創新感知能力、創新想象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創新實踐能力。三是創新人格。主要包括獨立性、批判性、進取性、合作性等個性特征,敢於創新、樂於創新、迷於創新的情感,以及迎難而上、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意誌和毅力。

(三)創新教育的本質特征

創新教育的本質特征是培養創新性人才。把教育目標定為培養創新性人才,可以從本質上解決對創新教育的認識,可以明確創新教育和傳統教育的關係,也可以明確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以及現代教育的關係。與傳統教育相比較而言,創新教育是由接受式教育發展而來的,是麵向學生未來的、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範式,是對傳統教育範式的根本變革。與素質教育相比較而言,創新教育是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的突破口,是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重點。與現代教育相比較而言,創新教育順應了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潮流,是現代教育的製高點。

二、創新教育是傳授繼承和發展創新相統一的教育

教育的一個功能是繼承,也就是說繼承人類優秀文化遺產,把人類知識和經驗傳授給下一代。教育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功能是發展創新,即教育要著眼於學生長遠的發展與成功,為學生的未來作準備。從本質上講,通過學習和繼承前人的優秀文化遺產,實現人的發展,是教育更為本質的特征。過去我們的教育過多地強調了教育的繼承功能,忽視甚至淡化了教育的發展功能。今天,創新教育追求的就是繼承與發展的統一,即繼承是學生發展的基礎,通過繼承促進學生發展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這既是教育功能的複歸,也是對傳統教育的變革。如何正確的理解創新教育是繼承與發展的統一的觀點?第一,必須明確,創新教育不是對傳授知識的否定,而是對傳授知識功能的重新定位。創新教育所強調的傳授知識,是立足於學生一生的發展,使學生終身受用的“活”的知識,傳授能夠廣泛遷移的知識,傳授能夠應用、能夠創新的知識。創新教育不是簡單地對傳授知識的否定,而是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創新教育不僅僅要求學生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信息,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對知識的再創,更關注的是學生自主探究發現知識的過程,更注重學生通過實踐、體驗和感悟獲取新知識。第二,必須明確創新教育不是對抓基礎的否定,而是對“基礎”的重新定位。創新教育所強調的基礎,不僅僅是獲取“雙基”,更重要的是基本能力、基本態度、基本的人格品質。這些人應當具備的基本的文化修養、基本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是人未來生活、發展的基礎,是人創新的源泉。第三,必須明確創新教育使教育的發展創新功能更加突出。培養能力、塑造人格是創新教育的核心目標。創新教育的重點在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格的培養上。

三、創新教育是全麵發展和個性發展相統一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