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戰結束以來,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在醫治戰爭創傷,恢複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等方麵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也必須看到,這些國家在經濟和科學技術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也出現了社會矛盾加劇,社會道德水平下降等社會問題。尤其是青少年犯罪率越來越高,犯罪年齡越來越小這一狀況,更是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因此,自60年代以來,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在大力發展經濟和科技的同時,道德教育尤其是學校道德教育研究,成了人文社會科學普遍關注的熱點,出現了道德教育回歸學校的趨勢。為什麼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學校道德教育會出現由冷向熱的回歸轉化過程?

(一)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學校道德教育由盛走向衰落的原因

在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學校道德教育過程中,20世紀是最具變化的年代,它經曆了由盛走向衰落再回歸複興的過程。19世紀末世紀初,西方學校道德教育開始被忽視,而在20世紀中期,道德教育在西方學校教育中實際上已走向衰落。為什麼在這一時期中,西方學校道德教育會發生這種急劇的衰變呢?其內在原因可歸結為如下幾方麵:

1.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內部各教派紛爭,削弱了以宗教為基礎的道德教育在西方各主要發達國家,曆來重視以拯救靈魂和培養良好行為為目的宗教教育,並把它看作為國家道德教育、倫理原則和價值取向的基礎。例如,美、英、法等國的學校,大都由教會控製,道德教育從初始就與宗教密切聯係,宗教道德教育成為學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到了19世紀末,由於各教派紛爭,從而削弱了以宗教為基礎的道德教育,致使西方各主要發達國家的學校道德教育一蹶不振。

2.科學的發展對宗教道德提出了挑戰這一時期,自然科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地向前發展,尤其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細胞學說和能量守恒轉化定律等生物學和物理學的重大發現,提高了人們對自然界的科學認識水平,從而對長期禁錮人們思想的宗教及其道德觀產生了懷疑、批評和否定。

3.工業化步伐加快給人們道德價值帶來衝擊工業革命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導致了們對傳統生活方式和道德價值觀念的懷疑。尤其是城市現代化的加速發展,促使現代化城市的不斷興起、擴大,人口迅速增加,社會流動越來越頻繁。在這種迅速的社會變遷過程中,由於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觀念和道德價值觀念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對道德尤其是學校道德教育帶來的衝擊是前所未有的。

在上述三種因素的影響下,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學校道德教育出現了這麼一種狀況,即原有的宗教教條、宗教道德價值、道德規範與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之間產生了矛盾,而且這種矛盾在不斷地擴大。而解決上述矛盾的新的道德價值觀念還沒有完全產生,即使局部已經產生了,但還沒有發展到舊的道德觀念體係在那個時代所具有的權威性。在這種舊道德價值觀念受到嚴重衝擊,而新道德價值觀還沒有形成其權威性的狀況下,學校道德教育在所難免地被當局所忽視以至走向衰弱。

西方各主要發達國家學校道德教育走向衰落的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一是在道德課程設置上,與實際相聯係的道德課慢慢地演變為純理論性的、抽象的道德學課,老師隻講解或澄清道德概念的含義,分析道德推理的邏輯順序,比較各種倫理道德體係,而不涉及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問題,規範倫理學及道德教育課變成了元倫理學課。

二是在道德教育目標上,公民教育的目標與課程不再受重視,取而代之的是與謀求職業有關的職業教育課和職業訓練。例如,美國的許多學者提出,美國是多種文化的集合體,因此不可能教授普遍認同的道德價值觀,隻能傳授謀求職業的普遍就業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