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長趙清站在了高一點兒的坡上,對大家說:“咱們這麼多人不能堆在一起,我看就自願結組分成五組吧。各組的木頭各組負責運下山,開工!”
趙清話音一落,大家就各自拿著工具呼啦啦的向山上走去。
李紫玉帶著小山跟在大家身後,心裏躍躍的有些興奮。她還真沒看見過山裏伐木的,有幸在這裏見識一下,也算是開了眼界。
她記得好像唐代詩人杜甫有一首詩是寫伐木的。叫什麼【題張氏隱居】,詩曰:“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後麵的不記得了,主要就是描寫了隱居生活的優美愜意,倒是挺和眼前的情景的。
上了山以後,大家自動分成了五組。何世祥、何大森、何大樹爺仨加上了何大海自動分成了一組。王瑞慶、王春秋、王春剛和傅雲山一組。周博海、周大壯、周小壯和嘎子一組。老村長趙清帶著兩個兒子和三個孫子一組。其餘的人數多一些也組成了一組。
小山自從上山就把李紫玉撇在了一邊,緊緊跟在了趙仲瑞小哥仨身邊,和他們聊得熱鬧。那臉上的興奮深深刺痛了李紫玉的眼睛,小山太寂寞了,也太需要同齡的夥伴了。李紫玉現在懷疑她把弟妹們這麼拘在家裏到底對不對。雖然她的本意是為他們好,可她從沒問過弟妹們到底需要的是什麼,就這麼一味地大包大攬的。他們心裏真的沒有任何抵觸嗎?看來以後有必要多和他們溝通,知道他們究竟想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的做些調整。
大家進山後,各組就分散開來,並告知了大概的去向。
寂靜的山裏因為他們的進駐而喧騰起來,幾隻麻雀嘰嘰喳喳在枝頭抗議無效後,拍打著翅膀另覓休憩之地去了。
李紫玉選擇了老村長一組,她想要看看如何伐木,又如何運下山。
隻見老村長先是查看了四周的地形,確定了樹幹伐道的方向。就指揮著三個孫子清理樹幹周圍的障礙物:灌木、雜草、積雪等,給放倒的樹幹開辟安全道。
李紫玉和小山也跟著忙活,五個半大孩子別看沒咋幹過活計,但到底是農家的孩子,對這些活一點也不大怵,不一會兒就清理幹淨了。
這時,趙振友和趙振民不用趙清吩咐,就拿著一個大鋸,兩人一人一邊坐在地上,將大鋸放在樹幹的根部開始鋸樹根,根部得鋸出兩個平行或者三角形的鋸口,也就是下鋸口。
開口角度一般在30~35度,深度一般是樹幹直徑的五分之一或三分之一。鋸口鋸完後,趙振友就把鐵鋸放下,拿著斧子把兩個鋸口間的木片剔除,也成為抽片。
下鋸口完成後,在樹倒方向的反側與樹幹軸線相垂直鋸一鋸口,稱上鋸口。其高度從下鋸口底麵起一般為立木直徑的十分之一,但下鋸的地方應該在下鋸口開口高度的70~80%處,過高或過低都會使下鋸口表麵不平整。
鋸上鋸口時,邊鋸切邊加楔子,以防夾鋸。同時在上下鋸口之間留下一定寬度的弦(稱留弦),以減緩樹倒速度。
李紫玉她們五個小的看著三個大人忙活,也不知該在哪個地方幫忙,全都不錯眼珠的盯著忙而不亂現場。
這時,就聽趙清喊了聲“注意啦!樹要倒了,大家躲開!”話音剛落隨著樹根底部“嘎吱”一聲響,一顆粗壯的樹幹轟然放倒在地,頂端的樹枝發出嘩啦啦的響聲,震得人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