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價值究竟是什麼?中國人個體生命的珍貴具體體現在哪裏?相信生命的真相一定不是冷漠,解讀中國式的冷漠,正是為了用真愛之光驅散冷漠,重拾人性的溫暖。當我們在追溯社會亂象背後的文化根源時,我們也一同剖析某些人所表現出來的中國式冷漠從何而來,又該當如何終結?
中國五千年的傳統裏,也曾有先哲嚴肅地提及過生命課題。如今中國人還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叫“人命關天”。但是回顧曆史,更多時候,老百姓隻是皇權奴役下的犧牲品。“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從眾心理和官本位思維淹沒了我們對生命尊嚴的敬畏。今天,種種原因引發的毀人及自毀行為還在不斷上演,麵對這樣那樣怵目驚心的生命悲劇,相信誰都希望犧牲的不是白白犧牲,更期望的是悲劇背後的根源問題能夠真正得到重視和解決。
1.每一個生命都是無比珍貴的
2010年5月29日,有一篇新華時評:《每一個生命都是無比珍貴的》。雖然其評論內容針對的是富士康員工N連跳事件,沒有提及近期中國大學及中小學校園內時有發生的毀人及自毀的悲劇。但我們還是有幸看到有關中國人生命價值和尊嚴的課題,被提到了國家高度。同時在各大論壇上看到許多專家學者、有識之士針對生命話題在公開探討及談論著,刹那間令我心靈大受觸動,覺得眼前一片光明,仿佛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推動和催促著我要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於是我明白,我思索多年卻始終沒有動筆的生命及真愛課題,終於到下筆的時候了。
我們何時不再對生命冷漠為了生命的尊嚴2010年10月14日,曆時69天的智利礦工大營救終於以33個礦工全部成功升井完滿落幕。全世界的眼光都投向了這個以礦業為主的狹長小國,相信許多人在感動和欣慰之餘,同時也在思考與探索,究竟是什麼原因創造了這一生命奇跡?
感動之餘,我不得不將目光重新投回自己所愛的中國。那些仍在安全隱患叢生的井下,以生命為賭注辛勤勞作的中國礦工們更加牽動著我的心。而就在僅僅兩天後,2010年10月16日,河南平禹煤電公司四礦因煤與瓦斯突出事故,造成32人遇難,5人被困,且經證實生還希望渺茫。
這不僅僅是一組冷冰冰的數字,也不僅僅是建立幾個“緊急避難所”就能根本解決問題的。一個個“天災”和“人禍”不斷上演,刺激我們去探討敬畏生命和人文關懷的課題。
不可否認,咱們中國五千年的傳統裏,也曾有先哲嚴肅地提及過生命課題。如今中國人還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叫“人命關天”。但是回顧曆史,更多時候,老百姓隻是皇權奴役下的犧牲品,命如草芥無人過問;而到今天,種種原因引發的毀人及自毀行為,還在把一個個無辜的生命卷入犧牲的漩渦,麵對這樣那樣的生命慘劇,相信誰都希望犧牲的不是白白犧牲,而更期望的是慘案背後的根源問題能夠真正得到重視和解決。
當然,煤礦安全隻是一個片麵,不足以反映中國底層老百姓生活的全部。但怎樣體現出新華時評所期冀的中國人“每一個生命都是無比珍貴的”,卻是值得我們每一位華夏兒女深思及探討的課題。那麼,我是誰?何謂真愛?
生命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中國人個體生命的珍貴具體體現在哪裏?
衡量生命價值的先決條件是什麼?尊嚴何以體現?
以上,無一不是實實在在、迫在眉睫且與現代國人息息相關的生命課題。但遺憾的是,很少有人能在寶貴的青春歲月成長時期,於這一攸關人生幸福的生命問題上得到正麵、明確的教導及引領:以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告訴我們,生命的價值該如何體現?也很少有人實實在在教導我們:怎樣與人相處?學校學到的知識如何有效運用於社會工作?今後自己該怎樣確立發展方向?怎樣麵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家庭、事業、身體、心智、心靈、社會這人生的六大領域該如何平衡?
而當我們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許多年,甚至經曆了九死一生的心靈掙紮之後,我們終於了解:生命跟生活領域的目標,體現了我們生命的價值,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意義。而人類自有生命以來,都是為了解決“自我價值”這個問題而來的。這也就是每當我們的價值無法被滿足時,我們就會顯得不開心的根本原因。一旦我們失去個體的自我價值感,或者自我價值被否定時,就很容易被激怒,甚至有可能做出極端或毀滅性的行為。
有記者從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危機幹預專業委員會了解到,自殺在我國已成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而在15歲至34歲的人群中,自殺更是成為首位死因。從世界範圍看,目前每年估計有100多萬人死於自殺,而自殺未遂的人數則可能是自殺死亡者的10倍~20倍。我國自2000年以來,每年10萬人中有22.2人自殺,每2分鍾就有1人自殺、8人自殺未遂,自殺未遂者往往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殘疾。自殺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人類最大的恐懼就是缺乏真愛及自身生命價值感的缺失。而許多時候,我們中大部分人從懂事開始,就以他人是否正麵響應你來評斷自己的價值,從那當中,我們學會並習慣了向外建立自己的價值,這實在是個錯誤,但卻根深蒂固地滲入了每一個生命經驗裏。一代又一代延續著,經驗毫無差異。於是,我們承受了各式各樣的生命創傷,有待治愈。因此,我們需要先清楚意識到這個生命實況,才能釋放從中滋生的種種情緒,而這正是所有心懷傷痛的人學習把有條件之愛轉換成無條件之愛的必經之路。因為每個人窮盡一生苦苦追尋的就是無條件的真愛關係及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社會上不停發生的毀人及自毀慘劇,追根究底,無不是因為極端缺乏被認可被接納的真愛關係,自身價值感的嚴重缺失所導致的極端行為。在這個問題的探索上,葉匡政先生在其騰訊博客上的一篇“價值崩潰是富士康N連跳的根源”,做了相當客觀深入的解讀:
……自殺源自異常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主要來自社會和自身對於人的價值判斷。當社會把財富和權力、把“有房有車”作為成功的唯一評判標準時,達不到這種標準的人生,無疑就成為沒有價值的人生。正是這種價值判斷,成為誘發自殺的心理動機。
人對價值的認定有兩個層麵,一種是根本價值,一種是社會價值。根本價值是對人的生存意義的價值判斷,這是讓人安身立命的價值,它的來源是宗教、文化傳統或家族傳承。根本價值是一個可以互相支持的價值體係,它有一係列的價值認知,比如人與他人、社會、自然、曆史、政府、國家、財富等等關係。當代中國由於特殊的曆史原因,完全斷絕了社會價值觀與宗教及文化傳統的聯係,使得很多年輕人在今天,對根本價值的認知是簡單和絕對的,衡量事物和人的價值標準隻剩下了財富或權力。根本價值的缺失,在新一代打工群體中表現尤為明顯,老一代打工者還有村莊和故鄉作為安身立命的價值。富士康自殺者盧新在日記中就說:“現在我的人生第一步就走錯了,很迷惘”,這裏的迷惘就是根本價值的迷失。一個價值缺失的人,如果有來自民間社團或家庭的撫慰,有感情鏈條的連接,也能避開自殺的威脅,因為從中可獲得情感上的理解和扶持。從理論上講,一個人生存下去的價值體係遭到摧毀,又沒有來自任何親密關係的安慰,生活裏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成為他的自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