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細化你的課堂(1 / 2)

拋棄“龍飛鳳舞”字跡

課堂再現

今年24歲的謝老師在某中心小學擔任數學老師。三年前,他從江漢大學實驗師範學院畢業後,進入該校任教。上課沒幾天,由於右手不小心被車門夾住造成骨折,他隻好用左手板書。

細心的謝老師發現,自己用左手板書後,出於好奇,孩子們的注意力比原來更集中了。他突發奇想:如果用左右手輪番板書,不僅能節約在講台上來回走動的時間,還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其認真聽講,不是兩全其美嗎?

不久,謝老師右手痊愈,但他對左手的訓練沒有因此停下來。他從超市裏買來黃豆,裝在碗裏,每天堅持用左手握筷夾,以此加強左手腕力和臂力。謝老師從小練習書法,用右手能寫一手漂亮的行草。為了使左手板書更加流暢,他開始用左手練毛筆書法。

“班上不少同學曾模仿謝老師用左手寫字。”該校五年級(2)班的向嘉欣曾是謝老師的得意門生。她說,謝老師的板書整齊、美觀、大方,同學們都很佩服和羨慕。親其師,信其道。如果學生喜歡一位老師,上課聽講自然就會十分認真,提高學習興趣也就不會是很困難的事情。謝老師漂亮的板書,很快在該校掀起了一股“書法熱”。現在,全校有幾十名同學跟著他練習書法。

案例點金

字如其人,板書設計是教師的“臉麵”,折射出一個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敬業精神,是反映教師精神風貌和教學智慧的窗口。隻有書寫工整、規範的板書設計,才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教育影響,才能使其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師認真、嚴謹、求實、創新的教學態度和工作作風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示範和帶頭作用,從而使板書成為“無聲的教育工具”,成為教書育人的重要途徑,對一代又一代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我們不難發現,在同一屆學生中,由於教師字體風格的不同,在學生中自然形成了不同的“字體流派”。其原因就在於很多學生潛意識中都有很強的向師性和模仿心理,教師工整、得體、規範的板書能對學生產生很大的示範作用,從而產生積極的影響。除此之外,這還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認真工整地書寫作業,改正不良學習習慣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禁用簡寫、略寫

課堂再現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我們可以把老師在課堂上的行為形容成一麵鏡子,鏡子裏有什麼,學生就能看見什麼。這點廖老師無疑是體會最深的。上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由於在講解應用題時時間緊張的關係,在對應用題的“答”進行強調後就沒有板書完整,孰不知,潛移默化之中,學生逐漸也有了為節省時間,就略寫“答”的習慣。在課堂作業中,這種情況基本不會出現,但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廖老師就發現有的學生為了簡便就略寫了“答”,問他為什麼不寫完整,他卻說自己其實知道要寫,並保證考試不會忘記或者簡寫的,這樣的回答讓人哭笑不得。但深刻反思一下就會發現,如果平時課堂教學這一環節沒有半點馬虎,而是一絲不苟地寫完整,類似這樣的情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案例點金

有些教師為了圖個省事,節約一點時間,經常會不自覺地省略一些字句和詞語,久而久之,學生也照葫蘆畫瓢地養成了不好的簡寫習慣。作業和試卷上省略字句的例子屢見不鮮,形成習慣以後會很難改過來。有人對此專門做過調查,老師在課堂上每次板書都把“答”寫完整的與有時不寫完整的班級學生中,老師把“答”寫完整的班級,學生沒有出現省略的情況,而另一個班級則時常有學生出現這種情況。我想這對於每一個教師都是一個提醒。書麵表達能力,即板書,是符號性質的輔助性語言,是知識的凝練和濃縮,老師在板書設計時應注意“五性”,即保持教學內容的係統性、教學內容的概括性、揭示知識的規律性、給學生的示範性和形式的新異性。

清水般的結構

課堂再現

結構式板書就可以從多個角度,把知識加以係統化整理,從而使學生形成完整正確合理的知識結構,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把握教材傳達的精神。高中生在初中階段已對古今中外的曆史知識有了比較完整的學習和認知,對曆史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而且高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也已經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提高,這就為結構式板書的曆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矗當然結構式板書更加適合於複習型的教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