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題受到南開大學“百項工程”學生創新基金的支助,特此說明。
南開大學曆史學院本科生“社會大眾
曆史知識調查研究”課題組一研究背景和資料處理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被試者為隨機抽樣式選取,共抽取了浙江省餘杭高級中學、安徽省郎溪縣第一中學的200名高中生做調查。其中餘杭高級中學發放問卷100份,被試者為高二年級學生,年齡為17~19歲其中19歲占73.1%,18歲占22.6%,17歲占4.3%,因此研究時暫忽略年齡差距導致的曆史知識構成問題。安徽郎溪縣第一中學100份,被試者為高一、高二學生其中高一學生占51.5%,高二學生占48.5%,因此認為分布較為平均。年齡為15~19歲。問卷由南開大學曆史學院本科生“社會大眾曆史知識調查”課題組製定,於2005年5月時間是基於對被試者曆史知識構成的考慮製定,此時高一、高二年級學生已經基本完整地學習了中國近現代史的知識。實施。問卷由課題組成員簡單宣讀課題目的和答題要求後,由被試者獨立填寫完成,並當場回收。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全部回收。有效問卷為192份其中餘杭高級中學為93份,郎溪第一中學為99份。調查有效率為96%。調查結果采用SPSS軟件進行處理。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在曆史知識來源單一,課內教學收效甚微的高中生中,曆史電視劇或電影是唯一突出的課外渠道。
二熱播曆史劇緣何備受“寵愛”
調查過程中,我們選擇了2005年受歡迎度較高的《漢武大帝》和《康熙王朝》(又名《康熙帝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熱播曆史劇為社會大眾,尤其是高中生所偏愛的原因。我們認為,《漢武大帝》、《康熙王朝》這樣的曆史劇之所以能夠熱播,並為社會大眾,尤其是高中生所津津樂道,除了中央頻道與黃金時間的絕對優勢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切合了社會大眾,尤其是高中生們的英雄崇拜、盛世情懷等普遍心理。
1.反映曆史——具有較高的真實性
不可否認,《漢武大帝》、《康熙王朝》兩部曆史劇,正如1998—1999年度創央視黃金時段19.8%http://www。cctv。com。的古裝劇收視率最高記錄的《雍正王朝》一樣,較之以往的戲說劇,在曆史人物與曆史事件上更高程度地給予尊重,注重真實性,基本描繪出那段曆史時期的重要曆史人物與重大曆史事件以及其間的關係,“因為真實所以可愛”。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大眾對於影視劇,尤其是曆史劇的欣賞水平與層次不斷提高,在保持娛樂與休閑基礎上,越來越注重劇目的真實性。尤其是處於“係統地接觸和學習中國曆史和世界曆史的起點”的高中生,由於具備了一定的知識背景,因此,在觀看電視劇的同時,往往會根據自己的“實力”辨偽求真,深化自己的認識。
2.反映的曆史人物——帝王將相
近些年來,以帝王生平和宮闈秘事為主題的影視作品,長盛不衰,已經遠遠壓倒其他題材。從客觀上說,帝王和宮闈本來有戲可拍。中國曆史上有關帝王的記載資料最多,最詳細,民間的傳說也不少。所謂二十四史,多為記述帝王將相的曆史。有的帝王本身就有非常豐富的經曆,其他人往往無法企及。他們或創造過輝煌的業績,或造成了巨大災難,或精明強幹,或昏庸無道,或清心寡欲,或窮奢極侈,或冷酷無情,或柔腸似水,或多才多藝,或武功超群,雖然他們無不為神秘的光環所美化,為歲月的迷霧所包圍,但也有七情六欲,同樣有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因此隻要有人願意編,什麼故事都有,什麼離奇曲折的情節都安得上,什麼出人意料的結果都可能產生,這當然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複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所所長葛劍雄教授指出:帝王和宮闈,在當時已經相當神秘,到後世更加玄妙。對一些“疑案”,盡管曆史學家早有定論,或者本來就是無頭案子,但一加渲染或“戲說”就有了講不完的故事,魅力無窮。像建文帝的下落,當初就有了各種版本的傳說,以後又不斷被發掘。有的傳說,如順治出家,董小宛就是董鄂妃,乾隆是海寧陳閣老之子等等,早已查無實據,但卻是“戲說”的富礦。還應該看到,自1949年以來,“帝王將相”一度是批判甚至禁演的對象,老一代觀眾已久違的帝王戲,而青年一代以往沒有機會看,所以帝王戲成了老少皆宜的題材。
“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劉澤華、汪茂和、王蘭仲合著:《專製權力與中國社會》,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曆代帝王集中了全國的人力物力,又擁有高度權力,能夠為所欲為,反映在帝王和宮闈的影視中,就能出現很多在其他題材中不可能出現或難以表現的大場麵、大製作,如金碧輝煌的宮殿、富麗堂皇的裝飾、威武雄壯的儀仗、盛大絢麗的歌舞等,又如登基、出征、演習、戰爭、巡遊、婚嫁、喪葬、祭祀等場麵,都可大做文章,對觀眾會產生巨大的衝擊力。國外的影視戲劇也是如此,《埃及豔後》等大片無不以宏大的場麵取勝。記得那次在上海體育場演《阿依達》,當演到凱旋一節時,得勝還朝的軍隊押著俘虜,武士趕著成群的獅、虎、象繞場而入,竟引起大批觀眾起立歡呼,成為全劇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