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安

在《史苑傳薪錄·南開曆史教學論文集》付梓之際,我感到十分欣慰和鼓舞,情不自禁地想談談自己的一些感言與看法,以共襄這件非常有意義的舉措。

近年,國內重點大學都在競相建設研究型大學,碩士生和博士生的招生規模多數接近或超過了本科。多招收、培養碩士生和博士生,似乎成了提高大學的辦學層次和向研究型大學邁進的標誌。這實在是一種偏向和誤導。殊不知國內外一流大學(包括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都是永恒的基礎。碩士生和博士生教育,高水準的科學研究,都依賴於本科教育的基礎。沒有高質量的本科教育,哪裏談得上優良的研究生教育,哪裏談得上高水準的科學研究。就目前國內的實際情況看,重點大學的本科生源遠比碩士生和博士生好,一味追求碩士生和博士生的教育規模,勢必造成資源上的浪費,既影響碩士生和博士生培養質量,也影響本科教育的人力財力的投入,研究型大學的進展步伐反而會放慢。所以,我個人的意見是,應該縮小博士生的規模,各類碩士生的規模可維持或適當擴大,應花更大的力量抓好本科教學。這樣,才能形成人才培養的“金字塔”科學體係,形成一層比一層優秀的良性培養機製。在培養層次良性化的過程中,本科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這也是我們編輯這部教學論文集的宗旨和出發點。

南開曆史學科向來有重視本科教育的優良傳統。80多年來,鄭天挺、雷海宗等名家名師常年給本科生授課,對提高教學質量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授課精彩的老師往往能給學生留下難以忘懷的美好印象,往往能使學生終身受益。這就是良師的魅力所在。即使在網絡多媒體高度發達的條件下,良師的魅力也是無法替代的。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三十年前鄭天挺在主樓327教室為77級、78級本科生授課時的情景。類似的美好記憶,每一屆學生都會有的。認真授課,認真抓好本科生教育,對培養學生實在太重要了。前幾年,曾經發生優秀教師脫離本科教學而專門從事科研的偏向。對此,我們已經堅決予以糾正,目前本科生的兩門通史教學已經被確定為教授崗位,若幹名資深教授重新出現在通史講壇上。

深入開展本科教學的研究與探討,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優化教學效果的必要手段。20世紀90年代,南開曆史係曾經專門編過一本《澆灌集》,彙聚了十幾篇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探討的文章,在教師中發揮了很好的交流示範作用。這次我們編輯的教學論文集,就是要在《澆灌集》的基礎上,進一步認真研討本科教學的相關問題,以取得交流經驗,促進教學的積極成效。共收入文章40篇,分列在“教育理念與教學改革”、“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教材與教法”、“大眾曆史教育調查研究”四個欄目下。既有魏宏運教授、王連生教授、傅玫教授等老教授的經驗之談,也有剛走上講壇的青年教師的心得體會。課程內容涉及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博物館等專業,又有基礎課和選修課教學、課堂作業、論文寫作、文獻功底、教材編纂、多媒體運用等具體問題的討論。還有學生課題組有關“社會大眾曆史知識調查研究”的七篇報告。30名左右教師參與了這項工作,主管院長王利華教授做了大量的組織和準備工作。我相信這部教學論文集的麵世,一定會有力推動我們的本科教學工作,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增添新鮮活力和驅動力。培養國內外一流的曆史學本科生,是我們宏偉而艱巨的目標,我相信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這個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2006年11月於天津南開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