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時候,有孩子的家庭,大家或許都知道,喜歡說一點孩子的成績的事情。我們有時候對這個問題也是有很多說法的。
比如,在外打工的爸爸媽媽,每年年底的時候,就回來了。至於同學們在學校的學習過程,可能一點也不過問,隻是對於期末的成績,很是關心。實際上,如果沒有學習過程,哪裏有什麼學習成績呢?
所以,我往往建議關注學習成績,尤其是期末成績,還遠不如關心其學習過程。我們有的家長,就確實很厲害。我就知道有這麼一位家長。
孩子一進學校上課,他也沒打招呼什麼的,也就是說學生根本不知道,家長就進了學校裏麵。有時候,在學生上課的時候,家長就在窗子外邊看自己家的孩子究竟在做什麼,是不是在聽課。
有的教員覺得不可思議,說這是不好的。實際上,這是好事。我當然不是說,所有的家長都要看看孩子在課堂上究竟搞什麼,隻是說其關心學生學習過程的精神,是很可取的。
我們的教員,如果也切實地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這就很了不起,尤其是我們山裏鄉下的教員。我們需要對課堂上學生的學習過程予以高度關注。比如,有的學生為什麼不認真聽講,有的學生為什麼就能夠認真聽講,我們自己的講課是不是需要改進,等等。這些問題,我們都是可以考慮的。
我也就是說明一點,不要以為我們做了教員,就不得了。實際上,尤其是剛剛畢業出來教書的同誌,在教書的問題上的思考或許是少的。我們需要對教書這個問題進行各個方麵的思考。
比如,我就以為,做教員,需要思考教育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怎樣進行教育。這些問題,看起來很陳舊,實際上卻是相對於我們的最新的研究項目。我們很多教員僅僅是依據教材,把書上的內容說完了,甚至是給學生讀完了,就算大功告成了。這樣下去,對教育的貢獻,我以為,是表麵的。
我們的教員,需要思考教育,需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全可以從平常的事情,小事情入手,做一些深入的探索。或者,就是隨便地想一想,那也會好很多的。
我常常在想,中國有這麼多教員,而且很多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這有什麼不能夠把中國的教育搞好呢?這有什麼困難呢?其中關鍵是我們的教員是不是在動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