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憂生茶
雍已軒,皇甫區慧靜路24#,茶館。
女人手中捧著一碗茶,小心地飲著。
此茶名曰:憂生-茶,效果:起死回生。
三日前
“南門店主,不知今日可有時間陪我出去轉轉?”
“不可,3日後便是你的大劫,所以,你還是陪我好好在雍已軒呆著、度過大劫吧。”
南門店主的聲音聽不出喜怒哀樂,仿佛是一顆石子墜入水中,激不起絲毫漣漪。
“我說,南門允兒小姐、允兒小姐,現在都21世紀,那還講究什麼‘大劫’啊?”
被稱為“南門允兒”的家夥眉毛一跳,怒聲道:“允兒是你能叫的嗎?”
“哼,我就叫!允兒允兒允兒允兒允兒允兒允兒允兒允兒。。。。。。”
“文兼!你這個家夥!我和你拚了!”
南門終究是沒控製好她穩定的情緒,赤目圓睜。
“文廉,兩天了,有沒有好好聽南門店主的話啊。。。。。。咦?南門。。。。。。你怎麼會。。。。。。”
南門看見有人來,連忙停止手中的動作,正了正衣服,道:“嗯。。。還好吧,請進,文茸先生。”
不巧的是,文茸已經呆立在那裏,一動不動。
“爸爸!你怎麼了!喂!南門!你究竟對爸爸做了什麼!啊!快告訴我啊!!!!!!南門!”
“沒事的,文廉,你爸爸隻是。。。。。。”
“隻是什麼?”
“不習慣我這樣而已。”
二
兩日前品茶
南門從架子上拿下一隻榆木杯子,放在桌子上,又從抽屜裏翻出一袋花茶擱在杯子的傍邊,最後從文廉手中接過熱水,泡了一盅茶,道:“茶葉像極了人的一生。
看著從罐裏拿出的茶葉,如母親體內的嬰兒,驀地到了杯子的這個世界,加入複雜的原素,如開水,便會在水中翻滾,像個頑皮的孩童快樂的戲耍著。那浮浮沉沉的茶葉,像極了青春期的迷茫,不知未來如何選擇,於是猶豫的徘徊在這個世界中。茶葉隨著時間慢慢沉入杯底,安安靜靜地落下,沒有初時的動蕩和不安,如人,慢慢長大了,有了心,有了目標,有了方向,心也不在迷惘,漸漸變得成熟起來。
品茶的心情就很沉靜,洗去疲憊,放開虛偽,看這一杯已安靜下來的茶水,是該喝的時候了。喝茶需要的是平靜的心情,與咖啡不同,咖啡需要的是情調,雖然它們所產生的結果相似——刺激大腦皮層的興奮細胞。
情調通常帶著些許曖昧,而茶給了人默契的感覺,咖啡給人年輕的感覺,會帶給人快樂。品茶,就是在品味人生。到人走茶涼的那一刻,剩下的茶葉渣滓至少讓人知道你曾來過,至少讓自己知道曾經有一份平靜的心情,因為茶。我惟一的嗜好便是飲茶。隻要有空,便喜歡用玉杯沏一杯清茶。然後坐在一旁,靜神觀看杯中那沉浮的茶葉,放鬆一下勞累的身心。茶喝得久了,便慢慢地感悟到,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一片茶葉,看起來是那樣細小、纖弱。當它被投放進水杯中,便釋放出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貢獻出自己的全部精華。雖說沒有茶葉,便不會有誘人的香茶,但此時此刻,人們所欣賞、所關注、所品味的已經不再是那片片茶葉了,而是這杯中之水了。這一切又何嚐不像人的一生?在滄海人世之中,每個人都宛如一片茶葉,每個人都要從生到死。在這個過程中,社會不會去刻意留心每一個人,就像在飲茶時很少有人會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葉一樣。茶葉不會因溶入清水不為人在意而無奈,照樣隻留清香在人間。我們每個人也不必因不被人關注而沮喪,因為我們已經成就了他人,貢獻了自己。茶樹年年有新芽,生命之樹常青。茶葉的價值就在於溶入水中成為茶水。再好的茶葉,無論是西子湖畔的龍井,還是福建安溪的鐵觀音,如果不溶於水,不為人所品、所嚐、所飲,對於茶而言又有何用?作為一個人,他的學識再高,能力再強,不奉獻於社會,又何足道哉?生命短暫猶若一片茶葉,不必去追求那所謂的永恒,追求功名顯赫,如果為此窮盡一生,豈不是本末倒置?我以為,品茶之中所有體味到的感受,最為貼切的就是一杯清茶中那種淡淡的滋味。淺嚐最為甘美,也最為持久。凡事過度反而乏味,正所謂:過猶不及,如果奢華及逸樂,因一切甘甜已經遍嚐,便會有茫然無措的感覺,就算眼前堆滿山珍海味,也不會有任何胃口。世間利祿來來往往,紅塵滾滾炎涼榮辱,惟有淡泊,才能寧靜,才能對人生進行最深入、最細致、最獨到、最有價值的品味。這一切又與品茶何其相似。茶,惟有苦澀,才能醒腦提神。唐代的劉貞德曾經總結說,茶有十德:以茶散鬱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嚐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養誌。由此可知,茶在中國已經不單純是一種飲料,它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價值取向,表達了對情感、對生命的態度,有著更深層次的精神境界。一個人若能品出茶味,自然對生活、對情感、對生命會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