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的總目標是實現社會福祉的最大化。作為調節整個社會生產措施的一個組成部分,國家社會政策與該國經濟及政治總體局勢緊密相關。而居民收入和就業水平,以及與其緊密相關的生活水平及質量則是評判社會政策好壞的主要參數。
現代社會保障製度的建立與完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高度關注。這是因為社會保障水平和質量是國家經濟與社會狀況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發展和刺激生產、維護社會穩定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拿社會保障體係重要組成部分的養老金來說,由於它在任何國家都直接關係到傷殘人、間接涉及全體勞動居民的利益,因而成為社會穩定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保障之一。養老保險不僅是社會成員的社會保障形式,而且還是經濟刺激的重要手段之一,因為它通常關係到無勞動能力居民的利益,間接地關係到全體有勞動能力的居民。此外,養老保險機製極大地影響著經濟的各個方麵。如果這些方麵的設計欠佳,相應地通過養老保險機製發展勞動和刺激生產積極性的可能性也就會被削弱。為此,俄羅斯公民在達到相應的退休年齡後所能享受的養老金權利由俄羅斯聯邦憲法予以保障。
中國和俄羅斯對社會保障體係發展及其經濟效應問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落後於國家當前的實際需要,這就不可能提供可操作的方案,建設性地解決社會保障體係改革與發展中麵臨的大量迫切問題。譬如:退休金條例的經常性修訂、如何克服養老金預算的周期性財政危機、在通貨膨脹下調高最低養老金支付水平所帶來的不同類型養老金間的不平衡等問題。
現代社會保障製度的建立各基於下列因素的綜合經濟分析:社會保障製度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大係統;就業是民生之本,關乎廣大勞動者的現實和長遠利益及社會穩定;養老金保障作為居民社會保障形式在當今條件下具有與日俱增的社會意義;社會保障體係改革缺少明確的理論依據;現有社會保障體係的複雜性與極具活力的社會保障製度改革的矛盾性;社會保險的巨大資金資源來源及其合理使用帶來的經濟問題等。
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國家必須在包括補充(非國家)養老保險在內的所有社會保障問題中發揮越來越積極的作用。在建立與完善社會保障體係方麵,國家的基本功能是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來減少社會矛盾並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更高的物質生活便利條件。國家還應該鼓勵支持就業、補充養老保險的發展,想方設法促進這一進程。在俄羅斯,國家在社會保障的作用還體現在它是創立私人養老體係的前提。這也是俄羅斯養老保障體係與其他國家諸多不同中的一個明顯區別,因為世界很多國家的國家養老體係建立時間一般都比私人養老體係要遲。國家社會保障計劃的龐大規模使得現代社會保障體係所發揮的重大作用不僅體現在全國的社會與公共政治生活中,還體現在國家的金融和財政預算體係中,對地區和部門貨幣資源的形成與再分配也起著最為重要的作用。
總之,建立與完善現代社會保障製度是涉及社會、經濟、政治的重大現實問題,需要理論工作者立足於本國國情,創新性地探索多元化的社會保障製度,為完善市場經濟體製,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做出貢獻。本著作作為中國上海財經大學與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財經大學合作研究項目的成果,是中俄兩國學者對現代社會保障製度進行共同研究的體現。兩國學者為此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討論,並於2008年10月在聖彼得堡共同擬定了本著作的指導思想、基本思路、體係結構,並進行了分工。本著作分別在中俄兩國以各自文字同時出版發行。
本著作中方作者及撰寫的部分分別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經濟比較研究所所長、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財經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新撰寫5.1~5.5節;上海師範大學法政學院教授倪稼民撰寫1.1~1.3節,這部分也是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編號J50406)的研究成果;複旦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劉軍梅主持負責的工作組撰寫3.1~3.5節,其成員有範麗暉、唐宇、楊偉聰、張珊珊;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張鑫撰寫前言和4.1~4.3節,並對全書進行修改與校對;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教授丁曉欽撰寫6.1~6.5節;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講師劉曉音博士撰寫2.1~2.3節。全書俄文部分由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高祖原和趙泓翻譯,由劉軍梅和李新教授校對。
編者
於上海財經大學
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