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後記(1)(1 / 2)

您讀到的這本書,其主體是我在2010年完成的博士論文《傳播與國運——國家興衰的傳播動力機製研究》。在出版之際,我又進行了必要且簡要的精心修改,基本反映了2007~2010年間我在浙江大學一段時間內積累的理論思考和學術主張。盡管其中還存在諸多不成熟的地方,我願意在此公開發表,以接受更多人的檢閱、修正,以便再版時錘煉、提升。

在這裏,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導師邵培仁教授多年來給予我在學業、生活、思想等多方麵的關愛和在學術道路的點撥指引、悉心指導。我相信我這短短三年的博士生歲月中凝聚著一段無比深厚的師生情誼,其實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我還真誠感謝這些年來給我諸多鼓勵、期許、幫助、關心的浙江大學各位老師;同時,我還要對相互切磋的諸多同學表示感謝!是你們大家,給我帶來了靈感、快樂和一種讓我今生難以忘懷的歸屬感、幸福感、滿足感。另外,我還要對在四川實地考察期間予以我熱情幫助的四川大學的諸位老師同學表示謝意。對我的父母、家人及整個社會、國家和親朋好友、所有關心和愛護我的人,我也常懷感恩之心。唯有努力進取,才能不辜負這份愛。

追懷曆史足跡,珍惜今日生活,感念幸福源泉。

下麵,借此機會順便報告一下其中的寫作過程和點滴體會。可以說,此作從其創意、選題到最終完稿,似乎冥冥之中,有著某種命運的力量在左右著。

現實世界中涉及新聞傳播領域的問題,比比皆是,有許多問題都可以拿來做博士論文題的。我們選擇博士論文題目,完全得之於一次師生的雅集。在2009年1月初,邵導與我們同屆的四位門生,聚集在一個環境雅致的茶館,將100多篇的美國傳播學博士論文題目一一進行了仔細審讀,認真發掘大洋彼岸的傳播學博士究竟在做什麼題目,能否給我們以啟發。每拿到一個題目後,就評價一番,有的題目的選題角度好,有的題目的表述結構值得借鑒,有的文章摘要所透露的研究思路很有啟發,在反複比較和鑒別中,好幾個與中國當下的現實生活、國家戰略緊密相關的題目就跳了出來。這最初草擬的幾個題目,相對來說都非常宏大,具有一種曆史眼界與世界情懷。我選擇的題目初定為《媒介革命與世界強國的更替——傳播視野中西方衰落與東方崛起》或者是《媒介革命與帝國興衰》,有點類似伊尼斯的《帝國與傳播》的氣魄。

然而,在這個題目涉及的研究領域下麵,我發覺展開研究和寫作還存在一些邏輯上的問題和困難,主要是考慮,即便能論證媒介帶來的技術變革可以促進A帝國的興盛,但是同樣的媒介也可能造成B帝國的衰落,兩者之間似乎沒有本質的必然的因果關係或直接的邏輯關係,畢竟,在同一種媒介技術環境下,既有興盛的國家,也有衰落的國家,因此,很難進行論證。經過進一步嚴密的思考,決定把論文的題目調整為《媒介興衰論:傳播何以改變國家命運》,這樣就可能避免過多陷於對世界曆史的回顧反思分析,而能相對集中在傳播學研究領域中,把握住傳播學學術研究的主體話語。在經過兩個月的開題報告準備後,在3月初,我的開題題目又一次做了調整,改為《係統效應:傳播、媒介興衰與國家命運》。這是考慮到:由於國家興衰背後涉及的因素非常複雜,運用傳統新聞傳播學的方法,難以駕馭如此宏大的論題,所以,在這個開題報告的版本中,我主要增加了方法論上的內容,即從複雜性科學的係統思維模式與傳播學相結合的視角來考察傳播、媒介與國家命運之間的關係。在隨後的開題論證會上,上海大學的戴元光教授以及其他專家教授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各位專家的看法比較一致的是,希望我對於博士論文題目做進一步精煉,以集中在解決一個主要命題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