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文寫作主體論》終於交稿了,但心中不時泛起“滋味”,這也是讀書人與寫作人常有的事。讀書人手不釋卷,讀得有滋有味,或為作者的妙筆生花嘖嘖稱道,或含英咀華內心湧動著情感波瀾。寫作人伏案撰稿,寫得有滋有味,或為自己神來之筆自我陶醉,或為語塞筆滯苦思冥想。這“滋味”隻有身在其中才能品味出酸甜苦辣。
《應用文寫作主體論》是我一部新作,從創作構思到寫作定稿曆經多次修改,在繁忙的教學與行政管理中,“孕育”本書的“誕生”,確實此番滋味更與何人說?從事應用文教學與研究有了二十多年,1991年就主編出版了《現代應用文寫作》,供中專和職高學生使用。2006年主編出版了《應用文實訓手冊》,2007年被評為江蘇省精品教材,供高職高專使用。在教材教法的研究中,我始終“以生為本”,力求將學生引入生活,強調自主實踐,要求以“寫作主體”的身份思考一切。由此,我常思忖應用文寫作最為關鍵的是什麼?是“寫作主體”。
寫作主體的素質與能力決定寫作文稿的質量,寫作主體的素質與能力應有什麼樣的結構?本書概括為“3素質1技能4意識”,即寫作主體的文化素質、心理素質、思維素質,寫作主體的寫作技能,寫作主體的受體意識、閱讀意識、網絡意識和審美意識。其中文化素質在本書第二章第四節中作了綜合性的表述;審美意識在本書第七章第四節中作了部分表述。在全書的論述過程中,我常提到“責任”二字,應用文寫作主體由於各自生活與工作環境不同,相應承擔的責任有大有小,產生的影響有遠有近,但“文責自負”是一基本原則。由於“寫作主體”是一個特有概念,這個寫作主體所承擔的責任也就有了有限責任和無限責任。由此,我寫本書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寫作主體,我也在捫心自問,我的責任在哪裏?
作為從事應用文寫作教學與研究的工作者,熟知國內應用文寫作學科研究現狀,目前為止,還沒有拜讀到以寫作主體為主題的專著,我的責任就是力爭成為一個始創者。我要向“寫作主體”傳遞的信息是:一個人在某一方麵要取得優異成績,必須德才兼備,要素質高,能力強,能積極接受知識,強化寫作相關意識,自主訓練,方能“博中顯專”。
我的責任是拋磚引玉。我這塊“磚”在創作過程中借鑒了不少“玉”,我常為他人精彩凝練的觀點慨歎,常為他人獨到新穎的視角折服。我有時見“玉”茅塞頓開,也常常產生新意。我深知這塊“磚”還須打磨,但本書中不乏許多思想、許多提煉、許多論述會引發寫作受體的思考,書中涉及許多應用文寫作學理論與實務,為寫作主體和應用文寫作愛好者提供一些幫助,若能有幫助,我則心滿意足了。
本書在創作過程中參閱了不少文獻,在此向有關專著、教材、論文作者表示謝忱。對出版本書的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和責任編輯深表謝意。更希望寫作受體能與之產生互動,對書中不足之處斧正。
劉必千
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