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有關部委、省(自治區、直轄市)出台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相關政策和措施(1)(3 / 3)

4.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始終堅持農村基本經營製度不動搖。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是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製度,符合我國國情和現階段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業部門全麵落實黨的農村政策,毫不動搖地堅持農村基本經營製度,穩定土地承包關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規範土地流轉,探索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認真貫徹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大力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堅決反對亂占耕地、大拆大建、隨意占用農民宅基地的行為,使新農村建設健康順利推進。今後還要根據新的形勢需要,進一步落實好土地承包政策,把最嚴格的土地管理製度落到實處,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堅決遏製違規侵占耕地行為,切實保障農民對土地承包經營的各項權利。

5.要把解決好農民的實際問題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解決農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是調動農民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是新農村建設的生命力所在。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農業部門發揮與基層聯係緊密的優勢,積極為農民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加強農村沼氣建設,推進村容整治和環境改善;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加大測土配合施肥工作力度,推廣“三電合一”農村信息綜合服務;努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減輕農民勞動強度;擴大農民科技培訓、陽光工程實施範圍和規模,提高農民務農技能和轉移就業能力。這些工作給農民帶來了實惠,使農民群眾真切地感受到新農村建設帶來的變化和希望。在今後的新農村建設進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從農民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入手,以解決農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堅持不懈為農民辦實事,不斷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存環境,進一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6.把構建農村和諧社會與推進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實現農村的穩定和諧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應有之義。在新農村建設實踐中,各級農業部門著力解決影響農村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認真貫徹《農村土地承包法》,努力化解土地糾紛;加強對取消農業稅後農民負擔的監督管理,有效防範農民負擔反彈;穩步推進農業綜合執法,打擊各種坑農害農行為;積極推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理財,努力消除農村不安定因素;加大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今後,要抓緊完善利益協調機製,切實保障農村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推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製建設,及時處理農村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繼續保持和發展新農村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協調推進的良好局麵。

7.以良好的作風推進新農村建設。

推進新農村建設,是服務基層、造福農民的具體實踐。隻有以良好的作風紮實開展各項工作,才能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真正讓億萬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近一年來,農業部門切實轉變作風,認真執行中央關於新農村建設的部署和“五要五不”的要求,組織幹部職工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了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集中群眾的智慧,反映群眾的意願,滿足群眾的需求。加強新農村建設的指導和服務,幫助編製村級新農村建設規劃,形成“省部共建、主抓靠縣、行動在村、實惠到戶”新的工作格局。深入田間地頭,開展送科技、信息、放心農資下鄉等多種形式的服務。這些實實在在的工作,給農民群眾帶來了實惠。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各級農業部門要進一步轉變作風,堅持理論聯係實際,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密切同群眾的血肉聯係,真心實意為農民群眾做好服務,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不竭動力和可靠保障。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緊迫而長期的艱巨任務,各項工作還剛剛開始。要在已有認識和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明確主攻方向,下移工作重心,狠抓工作落實,紮實推進主導產業強村、科技人才興村、龍頭企業幫村、生態建村、支部帶村,不斷開創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