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重點與難點:國際經濟法的概念、國際經濟法的特征、國際經濟法的調整範圍、國際經濟法的淵源以及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等。
一、填空題
1.關於國際經濟法的性質,形成兩種學派:學派和學派。
2.聯合國《》和《》的出現,成為國際經濟法新舊更替、破舊立新過程中的一次重大飛躍和明顯轉折。
3.在中世紀民間編纂的國際性商事習慣法法典中,流傳最廣、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
4.集團作為發展中國家集團,為二戰後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做出重大貢獻;自從年,中國恢複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後,成為創建國際經濟法新規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判斷分析題
1.“國際經濟法”中的“國際”二字是“國與國之間”的含義,國際經濟法僅限於調整國家之間的經濟關係。()
2.《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國際複興開發銀行協定》以及《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通過生效,成為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開端。()
三、名詞解釋
1.布雷頓森林體製。
2.公平互利原則。
3.《關於自然資源永久主權的宣言》。
四、簡答題
1.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私法的聯係與區別?
2.簡述國際經濟法的淵源。
五、案例分析題
1.2005年上半年,歐盟和美國多次要求中國采取更靈活的人民幣彙率製度,並期待人民幣的幣值上升。對此,中國政府反複表示會逐步改革人民幣彙率製度,但不會設定時間表。
2.2005年4月至5月,美國、歐盟分別對中國的七種和兩種紡織品設限,並對進口中國的紡織品進行數量限製。2005年5月底,中國政府決定:自2005年6月1日起,對81項紡織品取消征收出口關稅。
問:(1)上述兩組事件有何內在聯係?
(2)運用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對案情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