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後記(1 / 1)

從6月份接觸這些稿子到交出版社審編出版,前後經曆了半年時間,其中的酸甜苦辣,難以言表。

收集來的是70多篇稿件,最後編進書中的隻有50多篇,這實在有些“殘酷”。不過,對於每一篇退回的稿件都是有交代的,沒有人補寫回來。即使保留下來的稿件,除少部分費力不大以外,都要作必要的審查修改。有的文章比我過去辦雜誌和主編其他書籍時的編審還難,因為要保證一本書的文字量,稿件不能剔除太多,不能不用,就不能不改。有些雜誌社登載過的文章,也有疏漏要彌補。有些稿件從早晨6點一直要修改到晚上11點多才能脫手。為此,我的生活秩序被打亂了三個多月,我也得了以前沒有聽說過的“坐骨結節囊腫”,眼睛也開始花了。

但是我也有收獲,從編輯這本書中我看到了遠程教育的發展變化,看到了電大教職工的成長變化,因此我就有幾句話想說。

本書中的有些論文觸及了遠程教育深層次的問題,因為寫論文的作者們都戰鬥在遠程教育縱向係統的中間部位,他們在實踐中接觸上下兩頭很容易,整個係統的問題都會從中間貫穿,他們感受最深切。雖然論文觸及了遠程教育的深層次問題,但是解決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因此論述也還欠係統和深入。

通觀本書中的論文,其課題涉及的麵也較寬,無論從理論上的宏觀還是微觀研究,從教學改革還是教學法研究,從學科課題研究還是學生心理研究,都有選題,真所謂“縱橫談”。

本人從事遠程教育二十多年,從自己所了解的情況來看,本書作者的理論水平較之20世紀80~90年代有了顯著提高。這一方麵受益於廣播電視大學一直以來都重視的遠程教育的理論研究,有雄厚的理論研究基礎,有理論研究的校園文化氛圍;另一方麵也是這些作者自身的不懈努力的結果,本人過去曾接觸過有些作者寫的論文,現在看到他們的文章,就有點刮目相看了。當然從本書也看得出作者的水平參差不齊,從退稿中也可看出稚嫩和後勁不足。

但願這本書有益於讀者,有益於現代遠程教育,有益於社會。更願廣播電視大學的教職工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出版更多更好的書。

歐陽仁才

2008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