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課文雖然都寫他們的不同動作,但都表現他們急著要看到周總理的靈車,表現他們對周總理無限愛戴和多麼悲痛的一樣的心情。

師:說得好。課文具體寫的這三種人物都是普通群眾,他們代表著全國人民,他們的心情正是億萬人民當時的心情。你們看了有關圖片可以知道,回家訪問長輩,你們也可知道當時全國人民悼念周總理的心情。

(要求全班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1.指導學生精讀課文第二段。

(1)要求學生各自輕聲地朗讀課文,再全班輕聲朗讀課文。(著重了解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情況)(2)要求學生默讀課文。(運用上段閱讀的方法:①給課文斷層,理解層次;②給重點詞語評注、理解意思;③提出疑難問題)(3)指導學生邊讀邊理解課文。

師:請同學們念一念這段課文,誰來念?

生:(差、中、優三名學生各念一次)

師:大家聽了剛才三位同學的朗讀,覺得怎樣?

生:三位同學都讀得清楚、流利,特別是小許(班裏的差等生)朗讀進步更快。不過我認為都未能把課文中“就在……”、“然而今天……”的真實感情讀出來。

師:說得好,三位同學朗讀課文的能力都有所提高。特別是小許進步更快。要把課文的感情如實地讀出來,一定要深入理解課文。希望同學們看看課文圖畫,進一步理解課文。現在大家先來說一說這一段課文的描寫順序,看誰來說?

生:這段是寫夜幕開始降下來的時候,先寫靈車怎樣開來,靈車什麼樣子,接著寫人們怎樣向靈車致敬、哭泣,人們的心情怎樣。

生:這段課文的描述跟上段課文不同。這段課文不但寫了人們的表情動作而且寫了人們的心情。

師:(肯定地,讚揚地)能用比較的方法,找出兩段課文不同的表現方法,說明讀書能力有了提高。

夜幕開始降下來,靈車是怎樣開來的;讀出有關的句子。

生:(學生讀“幾輛……緩緩地開來了”)

師:請同學們看看課本中的插圖,說說靈車是什麼樣子,結合有關課文講。

生:(略)

師:長安街上的人們表現怎樣?讀一讀有關課文。

生:(一名學生讀“人們心情沉痛……腮邊的淚水”)師:課文是怎樣具體描述人們眼望靈車想念總理的悲痛場麵的?說出有關的重點詞語。

生:突出的詞語有“不約而同地”、“站直”、“摘下”、“眼睜睜地望著”、“顧不得擦……”

生:寫動作的,有“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

師:“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表示什麼意思,誰能理解?

生:意思是說人們的一切行動不是有誰約定的,而是出自對總理的熱愛和沉痛的懷念。

師:課文寫人們望著靈車,都是“眼睜睜”,腮邊的淚水“顧不得擦去”,這些表現了什麼?

生:表現了人民群眾恐怕見不到總理最後一麵。

師:這一句寫得多麼逼真!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

生:(大部分學生都能有表情地背誦)

師:觸景生情,引起了人們什麼聯想?讀一讀有關句子。

生:(一優等生含著眼淚讀著“就在這十裏長街上……和我們永別了”,課堂上師生感情共鳴。有關課文讓學生分組自由表情朗讀,效果較好。)師:課文從描述人民群眾對總理的沉痛懷念中,引起對往事歡樂情景的聯想,反襯今天和周總理永別的悲痛情景,更加使人感到沉痛。

2.指導學生精讀課文第三段。

師:總理和我們永別了,靈車漸漸地遠去了,人們是怎樣的呢?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生:課文中“牽動”是什麼意思?

生:課文中“多麼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是什麼意思?

生:這樣寫真實嗎?

師:“牽動”是說人們的心跟靈車緊緊相連,隨著靈車的移動而動。這麼說,你們知道這個詞的意思嗎?

生:意思是說人們不忍總理離去。

師:車子能停下來嗎?時間能停下來嗎?

生:都不能停下來。

師:既然都不可以停下來,希望停下來顯然是不合實際的。但課文為什麼寫人們多麼希望停下來?這裏表達了人民群眾什麼樣的心情?

生:課文這樣寫更真實,更能表達人民熱愛周總理的強烈思想感情,反映人們的意願:讓總理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3.教師指導學生練習。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師:同學們通過進一步的精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看誰能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生:(學生分組朗讀課文後,讓差、中、優三名學生在班上分別重點朗讀課文第二段。他們都能做到有表情地背誦)(2)指導學生品評課文。

師:我們讀了這篇課文很受感動,為什麼呢?你們受到什麼啟發?

生:課文寫得很真實,很具體,這樣才能感動人。

生:我認為主要是作者對周總理有無限熱愛的思想感情和能仔細觀察,才能寫得真實、具體、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