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年教育學學科構建的實際條件
1.構建中國老年教育學在“內在建構”方麵所作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係統的理論來源於學理的累積。需要有中國式的整體性思維,從總的方麵考慮老年教育學的構建工程,但更需要重視人們對老年教育學各項學理的探索。我國老年教育界,在進行實踐探索和對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方麵,已經作了刻苦的努力。這方麵,近幾年來湧現出不少可貴的成果。如:羅炳權同誌對於老年教育“最高理念”的研究:金家鼐同誌對於老年教育中老年人的“個性化”和“社會化”及其關係的研究;高峰同誌對於老年教育中必須堅持“自主教育”“自主學習”的研究;金陵老年大學課題組對於老年教育規律和老年教育中教學的五個“三者同一”的規律的研究;哈爾濱老年人大學牽頭的課題組對於老年大學規範化建設必須堅持“特色規範”“適度規範”“分類規範”“逐步規範”的研究;重慶市老年大學牽頭的課題組對於發展農村老年教育必須把握經濟發展和老年教育發展二者複雜關係的研究;《上海老年教育研究》組織的關於“老年教育”本質、定義、目標的研究;等等,都是很好的研究成果,為中國老年教育學的構建做了學理探索與積累的工作。
中國老年教育學構建的另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有教育學和老年學作為基礎。
老年教育學是要把教育學的一般原理特殊化。教育學有數百年的曆史積累,它的基本概念、原理已經相當地成熟。我們研究老年教育學是要將這些概念和原理同老年教育的實際結合,而不是單憑經驗或隻憑遐思。老年教育學對於教育學概念原理的特殊化,又有其憑借,這就是不斷發展著的老年學,特別是老年心理學和老年社會學。老年教育學中有一個原理幾乎是眾所周知的,這就是:必須“按需施教”,說詳細一點就是,將時代的變遷、老年人生存狀態的發展同老年教育、教學的總體設計統一起來。那麼,中國老年人的需要空間是什麼呢?國外的老年心理學提供了科學的解答。前麵已經說過:必須既了解老年人的感受性需要,又了解老年人的本質性需要,而本質性需要是現代文化所造就的需要。我們辦老年教育,不但要滿足老年人直接感受到的需要,而且要開設足以滿足老年人的本質性需要的課程,引導老年人實現更高的生命質量。
2.構建老年教育學在“外在建製”方麵也已有了長足進步
所謂“外在建製”,就是研究主體的實體性建設。人們認為:老年教育學學科的建立,需要專門的學會,獨立的研究院所,大學中單設係,專門的出版機構,在圖書館中專設的圖書序號等條件。這些建製要求是目標性質的和最終性質的,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經過長期的努力;但是,“構建老年教育學”是一個過程,在中國,目前已具備啟動階段的條件。按照這樣的判斷,我們在“外在建製”方麵已經有了啟動的條件。單就刊物而言,上海市老幹部大學出版了中國第一份老年大學的學報,金陵老年大學在它的啟示下於2005年創辦了自己的學報,開始了老年教育學的學理探索;與此同時,《上海老年教育研究》、武漢《老年教育研究》這兩家雜誌也在積極進行老年教育學的學理研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老年大學協會老年教育學術委員會”成立之後,編輯出版了《學術通訊》雜誌,從2006年到現在,已經出了6期,致力於老年教育學學術信息的彙總傳播、老年教育學爭論問題的介紹、國內外老年教育學術界創新見解的評論。這是我國老年教育學主體構建正在展開的一個重要標誌。
三、老年教育學學科構建的思路
(一)遵循“長過程”和“三階段”的學科建設路線
構建中國老年教育學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長遠目標是要構建老年教育學的學科,被中國教育界所承認,具有概念、判斷、原理係統的學術體係。達到這個長遠目標,需要分步驟實施。可考慮分成三個大的階段:第一,啟動階段:這一階段需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寫出一部老年教育學基本理論探討的專著。這部探討性的著作,可以采取承認“多”、力求“一”的編撰方針。就是說,在事關老年教育學基本原理的問題上,承認並收集、評價各種不同的意見,這些不同意見的評價和整理是老年教育學從無到有的必然要做的工作;同時,要努力揭示多樣性見解中的共同點,努力形成合本質、合規律的統一認識。第二,完善階段:這一階段需再用三年時間,寫出一部具有合理學術範式的中國老年教育學的著作。這部完善性的著作,要采取重“一”帶“多”的編撰方針。把老年教育學研究中的豐碩成果整合起來,形成大體統一的學術理解,同時,又會產生一些新的不同見解,在專著中,對此作出科學的評價。第三,完成階段:這一階段曆時可能較長,就是要在廣泛的進一步研究的基礎上,把老年教育學的學科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