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老年教育規律問題的研究(2)(1 / 3)

(一)現代教育的普遍規律

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一種教育形態,都產生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基礎,並為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基礎服務。但不論各國的政治製度和經濟基礎有多大差別,教育事業的發展仍有其普遍的規律。其一,當今世界的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的教育,作為一項獨特的社會實踐活動,它的主客體是教育者、受教育者,二者通過教育方式的中介而相互作用。這個規律是普遍的。其二,當今世界的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的教育,都是一個獨特的認識過程。這個獨特的認識過程在教育領域又是普在的,其規律也就是教育的普遍規律。教育的認識過程“獨特”在哪裏呢?人的一般的認識過程,其公式是“實踐——認識——實踐——認識——實踐”。但人在教育過程中的認識公式卻掐取其中段,成為“認識——實踐——認識”。第一個“認識”是通過教師的講授使學生接受“間接知識”。中介的“實踐”是學生在教育幫助下從事練習、進行實驗,來消化已接受的知識。第二個“認識”是通過練習、思考而得到的新知。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也是反映教育認識的普遍規律的。其三,當今世界的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的教育,都是智育和德育結合著展開的。中國現代哲學家馮契(1915-1995)提出“廣義認識論”,它是針對隻談知識、不談價值的“狹義認識論”的。用他的話說,就是要研究和解決“在實踐基礎上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的交互作用中如何轉識成智,獲得關於性和天道的認識”的問題。這裏的“性”是“心性”之“性”,“天道”則是自然規律。把把握人道的“德”和遵循天道的“智”同時當做認識內涵和教育目的,這個教育規律是普遍的。

(二)老年教育的特殊規律

為了掌握老年教育的規律,我們需要研究外國學者研究老年教育的成果。以下幾個方麵,對於我們掌握老年教育的一般規律非常重要。第一個方麵,是他們對於終身教育的研究。大家知道,“終身教育”(法語Education permanente,譯為英語Lifelon geducation)概念是由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Paul Lengrand)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成人教育促進會議”上首次提出的。有了“終身教育”概念,老年教育有了確定的地位,它既是教育一般,又是教育特殊。我們可以以終身教育思想為指導,研究老年教育的規律。第二個方麵,是他們對老年人的生存狀態的研究。卡明(Cuming)和亨利(Henry)於1961年在所著《逐漸衰老》(Growing Old)一書中提出的“脫離理論”(老年人為了生活的美好應脫離社會)、同時期的羅伯特·哈維格斯特(R.J.Havighurst)在與別人合著的《老年人》(Old People)中提出的“活動理論”(老年人為了健康長壽應該積極參與社會)、理查德(Richard)等人則提出“連續性理論”(克服上麵兩“論”的片麵性的理論),這些理論的提出深刻地告訴我們,老年人的生存狀態是進行老年教育的客觀出發點。

第三個方麵,是他們對老年人需求提出的各種理論。據專業人士介紹,“國外一些學者認為,‘教育需求’與‘教育需要’是兩個有差別的、不同的概念。‘教育需要’是老年人所表現的一種欲求或偏好,通常由實際調查可以得知。”“‘教育需求’則是由專家學者根據相關理論和專業知識所界定的。”

這樣的理論觀點對於掌握老年教育的規律很具重要性。由於老年教育屬於終身教育,由於老年人的生存狀態不同於其他年齡段的人,由於老年人學習需要的特殊性,老年教育的規律當然就不同於一般教育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