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請叔父賜教,如何治理天下(1 / 2)

反觀白蓮教教義鼓吹“大劫在遇,天地皆暗,日月無光”,“黃天將死,蒼天將生”,“世界必一大變”。

號召信徒以四海為家,把教友關係看成是同生父母的兄弟姊妹關係,號召同教互通財物,互相幫助,男女平等。

這口號直接反映了廣大農民的利益和迫切要求。因此對貧苦農民有極大的吸引力,發展非常迅速,成為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

白蓮教自南宋誕生時起,就具有兩種性格,即叛逆與安善兼而有之、交替表現的性格,因而它也就發揮了兩種社會功能。

在平靜的歲月裏,白蓮教作為佛、道正統宗教的補充,在下層社會發揮了佛、道二教所起不到的作用。

每當天災人禍接踵而至或社會動亂之際,白蓮教就會與佛、道相悖,往往成為農民暴動或農民起義的戰鬥旗幟,這也是白蓮教不同於正統宗教的所具有的特質。

另一小部分原因是,老朱實行海禁,又是移民,又是削減官員俸祿,又是大明寶鈔的。

一來二去,朝廷國庫沒錢,官員隻能對百姓越發壓榨,要鎮壓平叛,又要錢,又要人,再來壓榨一波,直接形成完美的死循環。

“這……”

朱十一一語落下,李善長、劉伯溫,瞪大了眼睛。

這總結的精辟啊。

一句話,便將所有的弊端都融合在內了。

讓他們想十年,估摸著都總結不出來這麼精辟的話語。

“叔父,可否為侄兒解釋一二?”

朱標,有些尋思不通,弱弱的說道。

畢竟他一出生,便是含著金鑰匙的,他出生之刻,朱元璋已經有了一定的勢力。

可以說,朱標並未真正的見過窮人,並未享受過窮人的真正待遇。

即便朱元璋經常讓朱標去窮苦人家體驗生活,要知道百姓的生活不易,感受父皇創業的艱辛,告誡皇太子朱標等自己百年以後,必須勤勉政事關心百姓。

可終究是掩蓋不了真香定律!

終究是體驗,不是真正的窮人。

“百姓永遠不怕苦,能吃苦,但百姓要的很簡單,所勞即所得!”

“你父皇政策好嗎?說實話,若天下都是聖人,你父皇的政策無比的好!因為他是最了解窮人的皇帝!”

“三十稅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隻可惜,天下無聖!你父皇亦不是!”

“而問題是這天下資源,絕大多數是掌握在富人權貴的手中。”

“窮人活不下去,才會造反。”

“想要讓窮人不反,唯有讓窮人所勞即所得,讓他拿幾十年的積蓄,能娶個醜媳婦,掙得月錢,能將孩子喂大,給他後代一點上升空間的苗頭,他才有羈絆!”

“否則,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生死看淡不服就幹,誰也管不了。”

“如今便是如此!”

朱十一解釋道。

他的政策和老朱的政策前後對比,反差實在是太大了。

兩廂一比,那家夥,不造反還能幹啥。

“這……這……”

朱標像是懂了,又像是沒懂。

王朝治理哪有定律,又豈是三言兩語能夠說的清楚的。

“可,侄兒多次勸說父皇,父皇就是聽不進去啊,叔父你不是說父皇是最了解窮人的皇帝的。”

朱標,反問道。

按理說,這些政策,他說了無數遍,叔父也證明了很多東西,滿朝文武亦是勸諫,可毫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