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後記(1 / 2)

羅銀勝

照例,陳敏之先生應該是執筆這篇《顧準文集》(增訂珍藏本)的《後記》的不二人選,陳敏之先生是當代中國的思想家、經濟學家顧準的胞弟,他本人也是頗有聲望的學者,20世紀30年代參加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上海人民政府建委副秘書長,上海市人民政府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幹事、辦公室主任,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上海立信會計專科學校校務委員會委員。

陳敏之先生離休之後的貢獻在於,編輯出版了他的兄長顧準的遺作,撰寫了與顧準相關的著作。這些著作有:《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陳敏之編,香港三聯書店1992年版);《顧準文集》(陳敏之編,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顧準日記》(陳敏之、丁東編,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年版);《顧準尋思錄》(陳敏之、丁東編,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顧準文存》(陳敏之、顧南九編,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我與顧準》(陳敏之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等。其中,《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一書,幾經周轉才獲得出版,陳敏之曾經感慨萬分地說:“現在,曆經艱辛,終於見到了天日。魯迅在為《白莽作〈孩兒塔〉序》中曾說過:‘一個人如果還有友情,那麼,收存亡友的遺文真如捏著一團火,常要覺得寢食不安,給它企圖流布的。’這些年來,我手裏捏著的不是一團火,而是一團熊熊烈火。現在,當我手裏捧著這本裝幀樸素的遺著,終於見到了先兄的遺墨。因此而能得以流布,心裏感到的心慰是難以言喻的;先兄若地下有知,可能會稍稍感到意外吧,因為他根本沒有想到他為我寫的這些‘筆記’,居然還會出版……”

陳敏之先生的健康狀況一直不是很好,他身患小中風、胃癌、心髒病等多種疾病,多次住院治療。在這段時間的前後,為推介顧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抱病整理、撰寫出版了大量著作,其精神可歌可泣,令後生終身難忘。對陳敏之先生的執著與真誠以及我所要表達的感激之情,我覺得用任何語言來形容,都是無力的、蒼白的。

可是,上蒼無情,陳敏之先生已於2009年5月4日在上海華東醫院因病去世,享年90歲。當我聽此噩耗,如受雷擊,驚顫不已,胸悶氣短,我萬萬不能接受這一痛苦的事實。直到我提筆寫這後記,我的心緒依舊難平。

陳敏之先生走了,生前為本書題寫書名的王元化先生早一年也走了。但是,顧準研究事業還將繼續,雖然勉為其難,我也隻好動筆寫這份後記。

顧準是苦難中的獨立思想者,他始終把國家的前途、人類的命運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顧準自幼自學成才,很快成為立信會計事業的台柱,深得傑出的會計專家、教育家潘序倫的信任;顧準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領導了地下黨的職委、文委工作,立信是他革命生涯的起點;顧準是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市首任財政局局長,為國民經濟的迅速恢複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顧準後來在令人難以想象的逆境中,從事學術研究,他對古今中外的曆史、文化、哲學、經濟、思想的探索,具有裏程碑式的貢獻,真正做到了究天人之際、明內外之勢、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顧準在中國當代思想史上有著非常崇高的位置:改革開放的兩大主題,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二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顧準早就提出來了。他在逆境中寫下了《希臘城邦製度》和《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等著作,被譽為“折下肋骨當火把”的“中國民主盜火者”。《顧準文集》精金美玉,讀來使人唏噓不已,血脈賁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