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典型病例介紹(1 / 3)

近幾年來,我們對蘇州市中醫醫院骨傷科部分經非手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進行2個月~4年隨訪,發現有很多患者出現了部分或完全重吸收現象,現選擇其中一些典型病例及1~4次MRI複查對比的臨床資料與讀者分享。

本章展示的27例典型的突出椎間盤重吸收病例,均接受了以消髓化核湯為主的中醫藥非手術治療,除1例突出物重吸收後2年因扭傷又發生了新的節段的椎間盤突出、最終選擇手術治療外,其他患者均獲得了良好的中遠期療效。

所有MRI圖像均選取T1、T2 加權矢狀位突出最大的2個層麵及T2 加權橫斷麵突出最大的1個層麵進行對比觀察分析,並計算初末兩次的突出率及吸收率,旨在盡可能減少誤差,保證資料客觀如實完整。

此外,我們還收集了北醫三院黨耕町教授、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胡有穀教授在2011蘇州骨科高峰論壇暨唐天駟教授醫學生涯六十餘載暨八十華誕慶典演講報告中所介紹的病例;收集了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謝林教授、蘇州昆山中醫院戴德純教授提供的病曆資料。這些寶貴的臨床病例資料,也從不同側麵說明了國內著名專家在關注研究重吸收現象。在此,我們向他們表示誠摯的謝意。他們的資料也豐富了本書的內容。

第一節 我院重吸收病例

病例1

何某,女,42歲,腰痛連及雙下肢3個月,加重1周來診。初診時查體:L5、S1左側棘旁壓痛、並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左30°、右45°,左側跟腱反射減弱,JOA 評分6分。查MRI示L5/S1破裂型椎間盤突出,突出率100%、以消髓化核湯為主的中醫藥綜合治療6個月,複診時查體:局部壓痛、左下肢放射痛消失,直腿抬高左90°、右90°,JOA 評分28分。複查MRI示突出物幾乎完全吸收,突出率10.0%、吸收率90.0%。停藥2年未複發。

病例2

劉某,女,39歲,腰痛連及左下肢半年來診。初診時查體:L5、S1棘旁壓痛、並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左15°、右25°,左小腿後外側及足背外側皮膚感覺麻木,拇趾蹠屈無力,JOA 評分11分。

查MRI示L5/S1破裂型椎間盤突出,突出率100%。接受中醫藥綜合治療2月後症狀完全緩解,JOA 評分28分,複查MRI示:突出物幾乎完全吸收,突出率8.33%、吸收率91.7%,2年後因外傷腰腿痛複發,又經中醫藥綜合治療4月餘,最後一次複診查體:L5、S1棘旁壓痛、放射痛輕微,直腿抬高左80°、右90°,左小腿後外側及足背外側皮膚感覺稍減退,拇趾蹠屈肌力正常,JOA 評分23分。複查MRI示L5/S1椎間盤未明顯突出,突出率11.6%,吸收率88.4%。

病例3

沈某,男,43歲,腰痛連及右下肢1周來診。初診時查體:L4、L5棘旁壓痛、並向右下肢放射,直腿抬高左15°、右10°,右拇趾背伸無力,JOA 評分5分。查MRI示L4/5破裂型椎間盤突出,突出率63.5%。堅持服用消髓化核湯4月,複診時查體:局部壓痛、下肢放射痛消失,直腿抬高左90°、右80°,下肢肌力正常。JOA 評分26分。複查MRI示:突出率31.6%、吸收率50.2%。

病例4

項某,男,46歲,腰痛連及左下肢3個月來診。初診時查體:L5、S1左側棘旁壓痛、並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左45°、右85°,左小腿後外側及足背外側皮膚感覺麻木,左側跟腱反射減弱,JOA評分11分。查MRI示L5/S1破裂型椎間盤突出,突出率100%。以消髓化核湯為主的中醫藥綜合治療6個月,症狀基本消失。20個月後隨訪時查體:局部壓痛、左下肢放射痛消失,直腿抬高左90°、右90°,左下肢肌力感覺正常,JOA 評分27分。複查MRI示突出率13.7%、吸收率86.3%。

病例5

季某,男,41歲,腰痛連及左下肢3個月來診。初診時查體:L3~L5棘旁壓痛、並向雙下肢放射,左下肢為甚,直腿抬高左15°、右10°,足背內側麻木,JOA 評分11分。查MRI示L4/5巨大破裂型突出,突出率100%。接受中醫藥綜合治療4月。症狀大部分緩解,僅勞累時腰部酸痛。複診時查體:局部壓痛、下肢放射痛消失,直腿抬高左90°、右90°,下肢肌力感覺正常。JOA 評分26分。複查MRI示:突出率31.6%、吸收率50.2%。

病例6

劉某,女,51歲,外傷致腰痛連及雙下肢半個月來診。初診時查體:L5、S1左側棘旁壓痛、並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左10°、右45°,左小腿後外側皮膚感覺麻木,JOA 評分11分。查MRI示L5/S1破裂型椎間盤突出,突出率83.4%,間斷接受針灸、口服中藥等綜合治療,症狀逐漸改善,2年後隨訪時查體:局部壓痛、下肢放射痛消失,直腿抬高左90°、右90°,JOA評分27分。複查MRI示突出物大部分重吸收,突出率38.5%、吸收率53.8%。

病例7

孟某,男,47歲,扭傷致左側腰腿痛3天來診。初診時查體:L5、S1左側棘旁壓痛、並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左30°、右80°,左小腿後外側皮膚感覺麻木,足蹠屈肌力Ⅳ級,JOA 評分5分。查MRI示L5/S1破裂型椎間盤突出,突出率94.5%,接受中醫藥綜合治療,1年半後隨訪時查體:局部壓痛、下肢放射痛消失,直腿抬高左90°、右90°,拇背伸肌力正常,JOA 評分28分。複查MRI示突出物大部分重吸收,突出率32.2%、吸收率65.9%。

病例8

戈某,男,45歲,勞累致左側腰腿痛8天來我院就診,初診時查體:L4/5左側棘旁壓痛、並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左30°、右60°,左小腿前外側及足背內側皮膚感覺略有減退,坐位時疼痛加重,JOA 評分6分。查MRI示L4/5遊離型突出伴相鄰終板Ⅱ型Modic改變,突出率100%。患者拒絕手術,接受中醫藥綜合治療共5月,16個月後隨訪時查體:局部壓痛、下肢放射痛消失,直腿抬高左90°、右90°,皮膚感覺正常,JOA 評分26分。複查MRI示突出物大部分重吸收,Modic改變範圍不變,突出率34.0%、吸收率66.0%。

患者於2014年1月因扭傷致腰痛牽及右側臀部10天來我院就診,10天內症狀逐漸加重,坐位及行走時疼痛加劇,查體:L5/S1右側棘旁壓痛,向右側臀部放射,直腿抬高左90°、右90°,小腿前外側及足背內側皮膚感覺稍減退,平臥位疼痛緩解,右側臥位疼痛加劇,右足拇背伸肌力Ⅳ級+,JOA 評分14分。查MRI示L5/S1右側極外側型椎間盤突出,原L4/5左側椎間盤未見明顯突出。住院治療靜脈消炎鎮痛、脫水消腫等無效。患者本人要求手術治療。故再行一次增強MRI明確診斷。患者於2014年1月28日行L5/S1TLIF術,術中取出突出髓核,見突出物周圍血運較為豐富,但瘢痕化嚴重。術後患者症狀明顯緩解。

病例9

熊某,女,61歲,腰痛連及右下肢伴麻木反複發作2年來門診就診,初診時查體:腰椎壓痛不顯,右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左90°、右60°,右小腿前外側及足背皮膚感覺減退,右足拇背伸肌力Ⅳ級,JOA 評分12分。查MRI示L4/5破裂型椎間盤突出,突出率75.9%,接受中醫藥綜合治療,間斷服用消髓化核湯加減共2年後隨訪,症狀大部分緩解,僅久坐或勞累後腰痛加重,查體:下肢放射痛不明顯,直腿抬高左90°、右80°,拇背伸肌力正常,JOA 評分13分。複查MRI示突出物部分重吸收,突出率32.8%、吸收率55.0%。

病例10

俞某,男,20歲,腰痛連及右下肢1年來診,初診時查體:L4/5右側椎旁壓痛,放射至右小腿後外側,直腿抬高左90°、右40°,雙下肢感覺肌力正常。JOA評分19分。查MRI示L4/5巨大破裂型突出,突出率100%、間斷服用消髓化核湯加減共6個月,1年半後隨訪,症狀大部分緩解,查體:下肢放射痛不明顯,直腿抬高左90°、右90°,JOA評分27分。複查MRI示突出物大部分重吸收,突出率15.3%、吸收率84.7%。又過兩年後因勞累症狀輕微複發,腰部酸痛,輕微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左80°,右80°,JOA評分25分,複查MRI示突出物較前略有增大。

病例11

費某,男,30歲,左下肢牽痛麻木3月來診,初診時查體:L5/S1左側椎旁壓痛,放射至小腿及足背外側,直腿抬高左60°、右85°,小腿後外側皮膚感覺麻木,左足蹠屈肌力Ⅳ級,跟腱反射稍減弱。JOA 評分16分。查MRI示L5/S1巨大破裂型突出,突出率80.2%。間斷服用消髓化核湯加減共4個月,10個月後隨訪,查體:下肢放射痛不明顯,直腿抬高左90°、右90°,JOA 評分26分。

複查MRI示突出物大部分重吸收,突出率12.0%、吸收率85.0%。

病例12

吳某,女,30歲,腰痛連及左下肢4月加重1天來診,初診時查體:L5/S1左側椎旁壓痛,放射至小腿及足背外側,直腿抬高左10°、右45°,小腿後外側皮膚感覺麻木,肌力正常。JOA 評分5分。查MRI示L5/S1破裂型突出,突出率100%。接受中醫藥綜合治療共4個月,1年後隨訪,查體:下肢放射痛不明顯,直腿抬高左85°、右90°,JOA 評分24分。複查MRI示突出物大部分重吸收,突出率10.0%、吸收率90.0%。

病例13

刁某,男,58歲,腰痛連及右下肢1天,無法行走來診,初診時查體:L4/5右側椎旁壓痛,放射至右小腿後外側,直腿抬高左70°、右20°,雙下肢感覺肌力正常。JOA 評分7分。查MRI示L4/5巨大破裂型突出,突出率81.3%,接受中醫藥綜合治療共3個月,7個月後隨訪,症狀大部分緩解,查體:下肢放射痛不明顯,直腿抬高左90°、右85°,JOA 評分22分。複查MRI示突出物大部分重吸收,突出率5.9%、吸收率92.7%。

病例14

孫某,女,47歲,腰痛連及左下肢5年,加重2天來診,初診時查體:腰椎壓痛不顯,左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左60°、右85°,小腿後外側皮膚感覺麻木,左足蹠屈肌力Ⅳ級,跟腱反射稍減弱。